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面對施暴者的怒拳,難道真的束手無策?

近一段時間,連續發生的兩起暴力傷醫事件再次觸痛醫務界敏感的神經。6月底,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一名醫生在辦公室中被人砍傷。不到半個月,在黑龍江省雞西市人民醫院又發生一名男子砍傷兩名醫護人員后持刀劫持值班護士的惡劣事件。在堅決譴責暴力傷醫行為的同時,我們也特別邀請心理學專家從生物—心理—社會因素視角分析施暴者的心理成因,並就應對措施提出一些建議。——編者

老張被公認為性格暴躁,在外面,常常是一言不合就朝人揮起拳頭;在家裡,孩子犯點小錯,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把孩子都打蒙了,他的妻子也是被他打得臉部和身體經常挂彩。大家都說老張有暴力傾向,是個危險的火藥桶。也有好心的領導、鄰居和工友苦心規勸他少動肝火,和氣處事。他卻梗著脖子,強辯說:「有些人就是皮痒痒,讓我看著就來氣。」為什麼生活中有類似老張這樣的人,喜歡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他們的這種行為模式是怎麼形成的?

1

暴力可能源於人類的一種死亡本能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暴力行為與男性體內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基因)發生變異有關。

科學家研究發現,MAOA基因發生變異會造成5-羥色胺濃度升高。若這種神經遞質過於活躍,便會打亂情緒和衝動的規律,使得男性的暴力行為增多。暴力基因對女性不會產生影響,所以在生活中,暴力犯罪者大多為男性,鮮見於女性。缺乏MAOA的男性會出現一些腦部活動變異——前額葉區域不活躍(前額葉被視為控制中樞,負責執行高級的心理功能。從外在表現來看,施暴的男性缺乏控制情感的能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施暴者其實是一個心理功能不完善者,他們不願意承擔自我成長的任務,又不善於自我調節。

當內心失衡時,習慣於將社會壓力、人際衝突和自我無能帶來的焦慮、沮喪、後悔、憤怒等消極情緒,發泄在比自己更為弱小的人的身上。實際上,他們極度自卑,能夠敏感地覺察到別人對自己的輕慢、忽視甚至鄙夷;他們又極度自尊,容易放大別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滋生出爆炸式的情感反應。

這種心態可以通過挫折-攻擊理論來解釋。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類有攻擊的天性,這是一種死亡本能——通過對外攻擊,引發別人來與我們對決,可以加速自己的死亡進程。後來,更多的心理學者發現,當一個人的動機和行為遇到阻礙,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讓個體產生沮喪和受挫感等壞情緒,從而激發出攻擊和侵犯行為,甚至嚴重犯罪。

挫折-攻擊理論的核心觀點就是「挫折會引發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的強度取決於受挫感的大小,兩者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挫折感越強烈,攻擊力度就越大。從犯罪的人口學因素分析可以看出,經濟赤貧者比經濟富裕者遭遇的挫折更多,因而犯罪率更高;青年人比中老年更容易體會到挫折感,因而更可能實施犯罪;家庭地位不高、身體有殘疾、適應能力低下的個體,更容易被外界阻礙而產生更多的挫折感,他們也更容易掉進犯罪的泥淖里。

施暴也有深刻的社會文化因素。

有些地方歧視女性、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認為弱者就該臣服於強者。如果對方不服,就把他們打到服為止。家庭教育不當也會激發兒童的好勇鬥狠的攻擊意識。有的家庭家長和兒童的關係非常僵硬,日常交流僅限於逼迫兒童遵守某種規則或要求。如果兒童拒絕遵守,父母會動用武力來維持家長的權威,這種長期的強迫性交流會刺激兒童的好鬥心理。等到他們成年,就容易以相同的方式對待父母。這其實是一種暴力的代際傳遞,雖然自己也是不良家教的受害者,但他們無意識地認同了這一種模式:「我打你是因為你做錯了事」「打你是為了教育你」。如果後代沒有看清這種消極思維引發的隱患,便會使得暴力教育繼續延續。

2

對施暴者「零容忍」,

是阻止他們停止惡行的最佳原則

如何改變這種惡習,

斬斷暴力惡性循環的鏈條?

第一、最重要的是轉變個人的思維。施暴者喜歡外部歸因,不從自身找原因,他們會將暴力歸結於對方的不是,比如對方沒有聽自己的話,對方沒有尊重自己等等,其實是他們不想承擔責任,懶於改變自己。他們會將內心的懦弱、膽怯、害怕、生氣和無能等負能量的東西,用合理化的心理防禦來維持內心的平衡。施暴者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系統而深入地去分析自己的這種思維模式是如何形成的,看清這種負性思維帶給自己的心理損害和不良影響。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一般施暴者都有強烈的面子觀念和易激惹的特點,如果沒有外界強力約束,施暴者會將這種惡行持續下去。

第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施暴者的控制中樞的功能不足,致使他們難以控制情緒,更可能逞一時之快而大打出手。所以,對他們而言,掌握快速止怒的方法非常重要。比如,讓他們在情緒激動時快速離開是非之地,或在生氣時擊打沙袋、快速奔跑,以這種健康的方式來釋放怒氣。對施暴者來說,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情緒容器來承載自己的負性情緒,來幫助自己快速減壓。這個容器一定要安全,對自己和他人沒有傷害。比如,有人就選擇生氣時照鏡子,當看到自己面紅耳赤、橫眉倒豎、鼻翼翕張,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盛怒下的樣子如此醜陋或滑稽,火一下子就減下去了不少。

第三、必要的懲罰。施暴者有負性情緒快速啟動的特性,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由於高度聚焦於個人的感受,他們會想通過施加身體的痛楚和精神上的羞辱來懲罰對方,從而平衡自己被攪擾的內心。因為行為不計後果,他們帶給他人的往往是巨大的身體傷痛和精神打擊。對施暴者來說,言語勸慰根本無效。最有力的勸阻方式,就是讓他們體驗痛楚,參與痛覺實驗。參與痛覺實驗的人,右腦會有強烈的痛苦記憶痕迹,這是情緒記憶系統在起作用,身體的器官會對接受痛苦產生激烈的迴避性反抗。再結合對左腦的理性灌輸等認知領悟,才能讓施暴者對他人遭受暴力的痛苦形成心理認同,產生共情能力,從而遏制施暴的衝動。

第四、他人的必要監控。對施暴者「零容忍」,是幫助他們停止惡行的最佳原則。有些施暴者有兩張臉:暴力攻擊時,面目猙獰;事後可能對自己的行為悔恨,甚至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等到下次情緒激越時,可能又不管不顧了。也有的施暴者死硬到底,從不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不安或後悔。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施暴者,對周圍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安全的因素,都是潛在的危險源。如果是惡意行為者,毫無疑問需要將他們約束起來,送到特殊的地方如精神康復醫院、隔離居住地,甚至監獄內看管。對那些無法控制自己行為卻願意改變的個體,則應加強對其的心理治療和行為控制,必要時上束縛帶等措施,來中止他們的暴力行為。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