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釣魚為何要壓水線?

為什麼要壓水線?傳統釣組把釣線分為腦線、水線和風線三部分。腦線又稱綁鉤線、腳線、子線或墜下線,它指的是墜與鉤之間的一部分釣線。從墜上到漂的那段釣線習慣稱之為「水線」,是因為它垂直於水體之中。區別於水下和水上,人們把竿尖到漂懸空的那部分釣線稱作「風線」,是因為它受風力影響有移動釣點之虞。

正是從這一點考慮,於是就有了台釣壓水可阻止漂、鉤移動的需要。「壓水」的第二個作用是加快力的傳送,即在揚竿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減少水對釣線的阻力,壓水后,竿的指向和漂上線形成直線。而傳統釣組是竿尖與風線成直角或鈍角,並在漂與風線的銜接處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揚竿的腕臂之力達於竿尖是力的橫向傳遞,折向於風線之力改為直傳,再傳於漂、線的前後兩處銜接點,力又轉了兩個彎。經此三折不僅出現力的減弱,而且還在這三個折點上貽誤了時間,這是傳統釣組揚竿不及台釣利索的重要原因。

台釣壓水后的「懸墜」釣組,揚竿之力直傳於漂尾僅有一個折點,且因漂上與漂下線之間的夾角是一個鈍角,力的損失遠較直角為小。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台釣揚竿會在竿尖出水之時有一個事實上的折點,也會造成力的損失,但它仍然較傳位釣組能更快地將力傳於鉤,這是不庸置疑的。

「壓水」的第三個作用,是造成墜下雙鉤成跨步支撐之勢。由於壓水是在漂立起接近站穩之時進行的,竿尖輕輕將漂上線壓入水中要向後拉回一段距離,於是在水底的雙鉤就出現如下情況:腦線較長的一鉤先觸底,短線之鉤正帶著墜向下墜落或觸地之時向後拉施,漂下線與墜隨之向後移動。

由於較長腦線之鉤觸地后的摩擦力大於短腦線之鉤,故墜帶著短線之鉤后移會使兩鉤形成距離。繼之,竿尖前推是在墜的重心穩定之後,復原的只是墜上線。於是,就有了較短腦線之鉤和墜與墜上線成直線,較長腦線與墜成斜線的結構組成。「壓水」還有校正釣點、驗證歸零、調整遲鈍與靈敏等作用,就不細述了。

「壓水」的實踐意義:正確的壓水動作在有關「台釣」人門的著述中已有較為詳細的闡述,但實際操作中的走調變樣即使是高手也難保百無一失。半路出家,由傳統釣法改為「台釣」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哪些呢?

且看——拋竿受技術原因,釣具匹配不當和風力的影響,鉤的落點不能達到預定位置。漂上線成垂弧或盤曲於水,雖經壓水后拉成直線,但竿尖前推,漂上線的垂弧依然存在。因而兩鉤並擾難成跨步支撐。根據水情判斷,魚群出現於近處水區,拋竿失去現實意義。使懸墜釣組作傳統釣技運用,也用不著壓水。

傳統揚竿姿勢藉助釣組的科學結構,於是實現了「推陳出新」。漂大、墜重、竿軟,拋竿因竿身彈性的反作用力,在鉤輕墜重的情況下,跳起的腦線便鉤餌的沉速慢於墜的下落,因而形成一鉤墜底、一鉤因腦線纏於墜無法落底的情況。壓水雖時間掐得很准,卻難以實現調4釣2,並有將魚引離底層的副作用。

軟調竿壓水,因水的阻力作用,壓的動作未能到位,看上去是漂移動了一定位置,並有推竿復原必成兩鉤跨步定勢,但實質上只是墜上線略呈傾斜后重新垂直,而墜並沒有移動。兩鉤在水底既不能分開,也就必然有糾纏和累疊。

上述「流行病」該如何醫治呢?

首先是練習迎風拋竿的技術,且要選小號漂墜。在技不能勝的惡劣氣候下,可以適當調整漂墜,來限制動作的變形。必須使平面拋出的鉤墜借竿身上揚之力達到最遠點,唯有這樣才能使漂上線保持直線。

第二,短於竿長的近邊水區也要保持漂上線很直。因為捲曲或垂弧的余線易纏繞漂體和漂尖,揚竿會勒傷浮漂。相應的辦法是移動釣位,或后或側。另有一法是縮短釣竿,更換短線。「台釣」用硬調和超硬調釣竿,就是要使竿身彈性的擺動頻率降低。由於拋竿時藉助竿尖彈性讓鉤落於遠點所需要的反彈力是由釣者控制的,剛柔並濟就成了拋竿的主要技巧。壓水后硬調竿可以順利突破水的阻力,是它的一項長處。

壓水的理性思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可以以技、器的調整得到解決,有些雖不能徹底解決,卻也有一定程度的彌補和改善。壓水后,竿、線、漂、墜僅有的一個折點在漂線的連接處。按照牛頓第三定律。物體的靜止狀態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時出現和同時消失的。

壓水在漂墜已成直線,但力的平衡未曾實現,即鉤墜下沉之力與漂的上升之力在漂下線拉直的情況下是同時存在的。平衡的實現是在兩鉤分別觸底之後才有漂的釣目表現出來的。此時,兩個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同時消失。

壓水動作的進行如果是在平衡之後,那麼竿尖后拖施加於漂下線的力也會受到漂的升力和鉤墜的重力影響,加上水的阻力,都會表現為物體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在鉤和漂後有什麼反應姑且不論。

實際是壓水作用於漂下線的力在漂墜已成直線而腦線尚在運動之中時出現的,也就是漂由橫卧到直立但還不到2目時進行的。漂下線在無餌情況下的平衡用調4目來表示,在加上兩餌后,平衡被打破是下沉之力大於漂的上浮之力。所以有釣2目是人為調節的結果。

從4目到目大約是2厘米,如此短的距離因水的密度不同和餌受水的阻力影響,釣者可以機敏地捕捉住目而適時壓水,所取正是較長腦線之鉤將觸而未及觸底的當口。阿基米德原理告訴我們:物體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水的重量。由於墜、鉤和餌的體積大大小於漂的體積,所以竿尖后拉時產力的反作用力的兩個矢量是與各自的浮力聯繫在一起的。

源的反作用力大於鉤、墜的結果,是墜的移動受竿尖下摁的影響有著與竿尖一致的運動,具體地說,是在竿尖后拉的距離內從4目時鉤距底2厘米向底泥接近,至止於較長腦線之鉤觸底或在底泥表面被拖著移動一段距離。壓水以漂尖平水為限,就是藉助漂體移動的阻力來減緩餌在水底的運動速度,以保持餌的完整。

壓水的第二個動作是順著支架的前傾使竿尖前推,此時可以見到的是隨竿尖前推漂又恢復直立,即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也同時消失。復原后的漂尖為短腦線鉤的下沉觸底留下2目的平穩狀態其實還有第三個力,這就是漂上線在壓水后與竿尖形成的直線繼續作用於漂和墜。正是由漂尾與插座在釣線的連接點上形成三個不同方向矢量,才有魚咬鉤的作用力出現在漂和竿尖的反作用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