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統清明不只是「掃墓節」 公墓未來有望成踏青公園

龍虎網訊 (記者 陶禹歌)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南京各大墓園日前也迎來了大量掃墓人群。因為祭掃先人這一重要活動,清明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總是充滿著肅穆、凝重甚至悲情氛圍。然而,在的傳統文化中,清明是否就只有掃墓的哀傷肅穆氛圍?記者日前經過探訪發現,在傳統文化中,清明不僅僅只有掃墓的肅穆,甚至還有不少令今人不可思議的歡愉情調。記者還了解到,隨著近年來生態葬的推廣,當代人的清明節俗行為將有望向傳統的清明本義逐漸回歸。

唐宋前清明並不只是掃墓節日 踏青春遊意涵已為今人忽視

「本周末南京全市掃墓人群達107萬」「清明祭掃高峰到來,南京各大公墓內現大規模掃墓人潮。」……隨著清明祭掃季的到來,類似這樣有關掃墓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各媒體,似乎在不少人心目中,清明僅僅是一個專門用來掃墓的節日。但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在的傳統文化中,掃墓雖然是重要的主題之一,但不是清明節俗的全部。

「其實在唐宋以前,清明並不是用來掃墓的節日。」江蘇民間文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師陶賦雯向記者介紹稱,『清明』的字面意思是『天空晴朗,風和景明』,包含著對、草長鶯飛、萬物新生的期待和讚美。「『清明』兩字的字面含義,其實更貼合『踏青』這一習俗的本義,意思就是鼓勵大家在這一天愉快地春遊,在各種戶外運動中擁抱起春天的,是一種歡愉的節日。」

「今天我們一想到清明,總會想到掃墓,這其實也是在唐宋以後逐漸出現的新習俗。」但陶賦雯也表示,即便掃墓在清明節俗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原先清明節俗中帶有歡愉踏青基調,也並沒有減弱。「不少人在國中時都學過一篇叫《湖心亭看雪》的課文,那是選自明末文學家張岱散文集《陶庵夢憶》中的一篇小品文,在張岱的那本書里,也記載了不少晚明時期清明習俗。」記者按照陶賦雯的指引,在該書一篇名為《揚州清明》的敘事散文中,發現當時的揚州百姓在清明時節既有今天人們十分熟悉的「城中男女畢出,家家展墓。雖家有數墓,日必展之。」的掃墓景象,但也有「長塘豐草,走馬放鷹;高阜平岡,鬥雞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彈箏。浪子相撲,童稚紙鳶,老僧因果,瞽者說書。」這一派閑適歡愉的玩樂氛圍。而在另一篇名為《越俗掃墓》的文章中,張岱也記載當時的浙江百姓在清明掃墓后「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園。鼓吹近城……鑼鼓錯雜。酒徒沾醉,必岸幘囂嚎,唱無字曲,或舟中攘臂與儕列廝打。」字裡行間都是一派歡快甚至囂鬧的景象。

「這兩篇描寫清明的小品文中,大部分篇幅都在描寫各種歡快的踏青春遊場景,今天人們心目中的重頭戲掃墓都只是一筆帶過。」在陶賦雯看來,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其所蘊含的萬物新生理念,在古代的農業生產中有著重要意義,因而人們更在乎用歡愉的神情氛圍來慶祝春日到來。「你看在《越俗掃墓》中,張岱自己都總結說『越俗掃墓……厚人薄鬼,率以為常』了。」但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以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當代人在面對作為節氣的清明時,很少還會產生萬物復甦的歡愉感受,「這也就是為什麼清明節在今天總會被當作『掃墓節』的緣故。」

傳統墓園形式讓人有壓抑感 未來公墓將向景觀園林化發展

隨著以「踏青」為象徵的歡愉氛圍的減弱、消失,清明節在今天人們心目中就變得愈發悲傷而沉重,而除了掃墓外大量節俗的消失,讓清明節在今人心目中就只跟墓地等場景聯繫在一起。

傳統的墓園,大多以花崗岩材料作墓碑,鑲嵌著逝者照片,鐫刻著逝者姓名,由於缺少景觀綠化,整個公墓很容易給人冰冷壓抑的感覺,令不少掃墓者對墓地有一種抵觸感。隨著部、省、市各級的要求,如今陵園正在向景觀園林化發展。南京最大的市民公墓普覺寺陵園,整個墓區掩映在青松翠柏中,隨處可見造型別緻的涼亭、休息長椅,據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普覺寺陵園經理張明躍介紹,整個普覺寺陵園種植了3萬棵四季常青的松柏,400棵以上的闊葉樹,近百簇翠竹,還有一些珍稀觀賞樹種,整個陵園的綠化率超過了80%。位於主城區的雨花功德園環境優美更是眾人皆知。漫步該園的林中小徑,聽潺潺水聲,聞鳥語花香,不時有造型莊重別緻的藝術雕塑出現眼前,讓人彷彿置身於江南庭院之中。在這種環境下,人們掃墓時也將更有踏青春遊的舒暢氛圍,內心的抵觸感將有所消解,悲傷感也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撫慰。不少為逝去親人採用樹葬花葬等生態葬形式的市民,都會感到自己與逝者之間並沒有特別鮮明的隔閡感。甚至有時候在生活中遇到煩心事時,也願意來到墓園,向埋葬於樹下花下的逝者傾訴。

根據南京市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南京將進一步加大陵園的生態化建設,制定公墓建設標準,防止新建公墓「白化」現象。提高公墓綠化覆蓋率,新建墓園的墓地面積不超過墓園總面積的80%,綠化覆蓋率應達到75%以上,到「十三五」末,將建成與南京「國際性人文綠都」相適宜的現代殯葬事業的基本業態。實際上,將墓地景觀化、公園化的做法在不少國家都已得到實行推廣,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果說踏青的歡愉感也是傳統清明節俗中的重要主題的話,樹葬和花葬等生態葬的推廣,無疑也是當代恢復傳統清明節俗氛圍的一大有效途徑,畢竟墓地本身就是踏青的公園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