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又見「戰斧」!美軍為何對它「情有獨鍾」

原標題:又見「戰斧」!美軍為何對它「情有獨鍾」

圖為正在向敘利亞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美國海軍「羅斯」號驅逐艦。(資料圖)

美國東部時間4月6日20時40分左右,位於地中海東部的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波特」號和「羅斯」號向敘利亞霍姆斯省沙伊拉特軍用機場發射了共計6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以回應此前在敘利亞發生的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除1枚導彈因故障發射失敗、1枚導彈偏離目標外,餘下的58枚導彈全部命中了目標。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將巡航導彈投入戰爭的國家,也是使用巡航導彈「駕輕就熟」經驗最為豐富的國家,此次出馬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更被稱為美國近年來歷次戰爭的「開路先鋒」。然而,從4月4日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地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到當地時間4月7日凌晨美軍發動「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前後只用不到3天時間就完成了目標偵察及確認、數字地圖繪製與導彈飛行路線規劃、打擊目標的具體分配等一系列作戰準備流程,打擊結束后又第一時間公布戰果,其作戰效率之高、情報偵察系統之強大令人刮目相看。三天為期,美軍又是如何完成突襲敘利亞的作戰準備的呢?

美軍鍾情「戰斧」自有原因

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北約對南聯盟發起的大規模空襲中,「戰斧」式巡航導彈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為期78天的空襲行動中,美英兩國軍艦共發射了238枚Block III型「戰斧」式巡航導彈,總命中率達到了85%,南聯盟的政府、軍事部門、警察總部、綜合防空系統、電力中心以及煉油廠等戰略目標,有相當一部分都毀於「戰斧」之手。其實,在美國近年來的數次海外戰爭行動中,無一例外可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身影。從海灣戰爭時期「戰斧」式巡航導彈成為美軍作戰開始的標誌性武器算起,每次開戰美軍都先用「戰斧」式巡航導彈攻擊敵方的軍事指揮中心、空軍基地等高價值軍事目標。

在此次突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又是驅逐艦,又是「戰斧」式巡航導彈,只不過攻擊目標發生了改變。美軍如此鍾情「戰斧」,自然有其原因。相比於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飛行高度低、體積小、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打擊方式也是靈活多變,具備從陸、海、空各種武器平台上發射的能力。巡航導彈在低空飛行過程中,還可以採取機動靈活的S型飛行航線,充分利用地形等有利條件躲避敵方的防空雷達和地面防空火力的探測與打擊,這也是此次攻擊俄羅斯的防空系統「熟視無睹」的原因之一。當然,遠程巡航導彈目前的戰場開支仍不是一筆小數目,每一枚巡航導彈在發射之前都有自己的預定摧毀目標,彈體的可靠性對於作戰任務的達成和作戰效費比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關鍵。美軍此次突襲,60枚導彈中僅有1枚故障、1枚未命中,發射成功率和命中率都令人對其戰備水平刮目相看。

作為一名沙場老將,「戰斧」式(BGM-109)巡航導彈是美國從1972年開始研製、1983年正式裝備部隊的一種縱深打擊武器,主要用於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因而也是美軍現役裝備中遠程打擊的核心力量之一。早在美軍研製「戰斧」之初,就意圖將其打造成「戰爭多面手」,BGM-109A採用20—25萬噸變當量戰術熱核彈頭,BGM-109G採用1—5萬噸變當量戰術熱核彈頭,BGM-109C為常規戰鬥部,BGM-109D為子母戰鬥部,BGM-109B/E為半穿甲反艦型高爆戰鬥部,進而實現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目標,總有一種「戰斧」式導彈就是為打擊此類目標而準備。這也是美軍歷次戰爭和突襲都選擇「戰斧」的重要原因。此次美軍突襲敘利亞,使用的就是裝備有高爆燃燒戰鬥部和高爆侵徹戰鬥部的Block Ⅳ型「戰斧」,針對的就是敘空軍機場的彈藥庫、油庫、備件倉庫以及加固機堡內的敘軍戰機。

三天時間,美軍如何準備戰爭

此次美軍突襲敘利亞是在疑似化學武器事件發生接近3天後,去年10月份美軍戰艦在紅海被胡塞武裝偷襲的報復行動也是3天後才開始的。除去美軍選取敘利亞凌晨時間發起攻擊有其借夜半時分偷襲的戰術目的外,3天時間正是美軍目前戰術空中打擊任務的典型準備時間。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公開研製和裝備任何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發射系統,此次美軍突襲敘利亞採用的海上發射平台,「波特」號和「羅斯」號驅逐艦的垂直發射裝置單元數量各為90個,其中1/3用於裝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兩艦相加正好是攻擊時所打出的60枚。雖然用於攻擊的武器和平台選好了,但這些精確制導武器可不是說打就能打的,前提是需要充分的準備工作和認真的作戰規劃。

作為一種射程往往要超過1000公里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巡航導彈多採取GPS+慣導+地形匹配的複合制導模式。因此,作戰效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偵察平台能否為導彈提供足夠精準的飛行途徑區域數字地圖。同時,戰區內如果有雷達、導彈、高炮、戰鬥機等現代化防空手段,就必須考慮在突襲過程中的規避方式。在此基礎上,巡航導彈的飛行路線規劃、打擊目標分配、任務監控以及作戰效果的評估等,都需要擁有一個足夠強大的作戰和保障體系。在完成打擊后美軍又第一時間公布了戰果,令所謂的36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失蹤的說法不攻自破,也充分體現出美軍情報偵察系統的強大。

如此,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在準備突襲敘利亞的三天作戰時間內美軍都在忙些啥。當接到來自白宮的作戰指示后,位於地中海的第六艦隊首先要明確打擊目的、效果和作戰指示,也就是要充分領會「首長意圖」。此後,美軍要專門花費時間選擇此次適合打擊的目標,從政治、軍事等各個角度最終確定了襲擊敘空軍基地,同時還要從資料庫中調出該基地、機場的所有資料,並對打擊目標進行優先排序。考慮到敘利亞還有俄軍防空部隊的存在,美軍在武器選擇上自然傾向於選取地中海待命的兩艘驅逐艦和用起來「駕輕就熟」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此後,美軍還要明確武器的目標分配,具體要細化到建議的瞄準點、彈藥、引信的選取和預期的毀傷效果,當高層批准了武器方案和目標清單后,一份更為詳細的空中打擊任務指令就被迅速下發到各個作戰單位。在第六艦隊和兩艘驅逐艦忙著規劃、模擬每枚巡航導彈的具體攻擊方式時,氣象、情報、偵察等部門必須高效協作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援。當一切準備就緒,隨著作戰時間的臨近,結合戰場實際進行任務微調的美軍只需等待導彈呼嘯而出。

「外科手術」漸成作戰經典模板

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軍從「威斯康星」號戰列艦上向伊拉克發射了打響海灣戰爭的第一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使得美軍在不危及己方飛行員生命的情況下,輕易撕裂了對方的綜合防空網,為後續對伊拉克的進一步轟炸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後,在凌晨時分對敵方多個重要目標實施首輪巡航導彈飽和攻擊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已經成為美軍一條不成文的作戰慣例。隨著偵察技術的升級改進,「戰斧」式巡航導彈的作戰準備時間從伊拉克戰爭時的96小時縮短到如今的72小時,在極其特殊的緊急情況下,美軍甚至還有8—9小時的應急打擊行動預案。

選擇「戰斧」式巡航導彈進行「外科手術」,除了導彈本身精度高、威力大等諸多優點外,美軍為其建立的充足存貨保障、短時間就緒和在緊湊的時間表內發射能力都是重要原因。同時,美軍在「戰斧」式導彈的出擊時間和攻擊路線選擇上也頗費了一番心思。美國東部時間4月6日20時40分,是敘利亞時間7日凌晨2時40分。此時不僅是人體最為疲勞的時期,也是戰備最易鬆懈的時段。儘管敘利亞軍方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但俄軍在敘部署的S-400和「鎧甲」S1型先進防空系統仍為美軍的「心腹大患」。為此,「戰斧」式巡航導彈很有可能採取了從地中海飛入黎巴嫩領空,然後沿約旦-敘利亞邊界向南進入敘利亞領空,進而轉向北攻擊的飛行路線,一路上距離俄羅斯的防空系統有300公里遠,並依靠複雜的地形實現了巧妙隱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美軍突襲敘利亞12小時之後,4月7日下午至少有1架蘇-22攻擊機從沙伊拉特軍用機場再次起飛,但並不能藉此低估「戰斧」式巡航導彈飽和攻擊的打擊效果。對於沙伊拉特這種擁有兩條超長跑道、諸多配套設施以及十餘座鋼筋混凝土加固機堡的大型軍用機場來說,僅憑58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就想將其徹底摧毀並有效破壞跑道,確實有些「強人所難」。美軍的此次攻擊目標很明顯是針對機堡內的戰機而去,但受限於「戰斧」式巡航導彈亞音速飛行限制,即使採用了高爆侵徹戰鬥部對付加固機堡,美軍也需要多枚命中才能將其內部的戰機徹底摧毀。目前,最新型「戰斧」已經將命中精度縮小到僅有3米,還可像無人機一般在指定地區徘徊以伺機殲敵,其實際作戰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在看到美軍「外科手術」式打擊成功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其背後從裝備研發、作戰準備到戰略支援等多方面的高效戰備和作戰實力。現代戰爭的實際作戰時間可能只有數小時甚至幾十分鐘,但前期戰略和戰役準備時間極有可能耗費數年之心血。從美軍突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可充分見識到美軍協同高效的戰備狀態,值得學習和借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