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快!好!省! 我的網路存儲時代家庭影音

前言:作為長達10年的《雙城記》 男主角, 團聚后入住北京新家, 這期間陸陸續續把原來京滬兩地的PC/網路/影音設備做了整理合併到新家, 到今年7月才算全部完成, 下文算是一個記錄, 扯得比較多比較開:裝修,弱電, 網路,影音, NAS, PC還有軟體都說了一點, 算是大叔的窮玩電腦吧:

京滬合流, 從新居的弱電規劃開始講

作為一個IT大叔, 工作原因婚後一直和老婆大人京滬兩地分居, 去年才把家重新安在了北京。 分居兩地但兩人看電影看劇的興趣都很大, 但老婆大人文科出生, 本能上拒絕任何複雜IT操作,為了讓老婆大人及時看到最新的畫質最好的GOT《權利的遊戲》, 《紙牌屋》, 以前都是上海北京兩地都自己做了NAS, 設置好了遠程操作和遠程下載,新劇一出, 我坐在上海的辦公室或家裡搖控下, 上海家裡和北京家裡就都下載好有了。 確保老婆第一時間向還在等國內視頻站VIP付費播出的同事們劇(xuan)透(yao)

但去年開始在北京安了新家, 我也換工作到了北京闔家團聚, 新家怎麼看電影看劇, 該怎麼裝修布置新家, 一切就千頭萬緒了...... 新買的房子在北京東二三環間, 買來就帶了開發商贈(瞎)送(搞)的裝修, 但2010年的房子, 很多理念落後了, 但我們急著住,不想從頭搞裝修, 決定保留大部分 , 只換牆紙和衛浴設備, 但這給弱電規劃和我們的影音夢帶來了麻煩:

A.

首先客廳有吊頂有地板, 老婆又欽定客廳要有大書架,這導致我的投影機很難實現了, 因為有吊頂,上面還有新風和

中央空調

管道, 粗大的HDMI線和投影機電源線, 還有最重要的投影機吊架, 都不能做了

B.主卧, 次卧, 書房和客廳中間隔著衣帽間和兩個衛生間, 開放商只布放了幾根莫名奇妙百兆網線到主卧次卧床頭位置, 而弱電箱及進戶寬頻光纖在客廳遠離卧室一側。客廳和卧室/書房隔著兩道牆 ,有線網路不好用, 無線衰減也很強。 比起上海家裡自己裝修時就規劃了每個房間都有千兆有線介面, 真是.......

C.地板不能動, 所以客廳不但不能裝投影, 連環繞音箱也不能裝,因為沒有音響線繞到背後,7.1 需要在側后安裝額外兩個環繞箱, 但是不破壞石膏吊頂也沒法安裝

然而, 有句IT名言叫「 一切工程設計都是trade-off(取捨)的結果」, 經過本人一番取捨, 還是以最小裝修改動的代價, 實現了所有房間影音功能, 閑話少說先上拓撲圖:

呃, 圖畫得很大, 設備也很多, 很多設備本身就能在ZDM寫個原創, 就順著弱電布線, 網路規劃, 播放設備的順序來講述吧:

弱電改動:

決定1:考慮到手裡在上海的設備北上, 起碼會有兩個NAS, 自己又愛折騰電腦, 所以網線是一定要布的。 雖然投影機不能搞, 大液晶屏總要的, 環繞聲系統也要 決定2: 布線破壞地板的話, 工程太大成本太高無法接受 , 吊頂也不能破壞, 否則都是大工程; 但牆上壁紙本來就計劃換, 可以在牆上開淺槽布線啊! 另外吊頂不能破壞, 但是可以在不明顯的翻邊處裝線槽, 這樣跨客廳布線就解決了, 另外客廳到書房, 可以完全靠牆上開槽布放網線。 然後又發現現在的網線都做比較細了, 即使是6類線也很細, 一個槽里除了網線, 還可以布放其他線, 差點想要重啟投影機計劃,放入HDMI線, 但投影機的吊裝和供電在不改動強電不動吊頂情況下還是無解, 再次忍痛放棄 但是, 音頻線兩根妥妥滴放進去!

計劃好了一切就好辦, 所有線材, 面板等找京東強哥搞定, 然後首富家網頁上找了北京弱電小工程施工, 讓師傅帶上開槽工具和網線水晶頭製作工具, 電話溝通了大致施工方式(牆上開槽,面板安裝等), 然後師傅大概施工了半天, 就全部完成了!

成果圖, 客廳液晶電視一側裝了三個面板: 最右兩組音頻線跨越客廳吊頂, 接入背後的牆面板, 用於安放兩個環繞音箱; 中間一個單網口面板, 也是跨越吊頂, 接入背後牆上弱電箱, 這個作為弱電箱內光貓和主路由的網線連接; 最左面雙網口面板,連接書房的面板

書房的雙網口面板, 書房到客廳是整個家裡的信息主幹道, 必須寬, 雙千兆沒商量, 所有網線都是6類沒商量!

吊頂框背後不顯眼處的走線用塑料線管, 從第二張圖, 可以看到網線, 音頻線都是由牆面穿入吊頂內, 走很短距離,從吊頂石膏框背後穿進線管, 這樣在站客廳中是看不到任何走線痕迹的

客廳背面牆那裡是唯一可以被看到的走線管部分, 沒辦法, 邊上的玻化磚牆面和吊頂都不能動, 附近沒有空調維修口可以輔助, 吊頂穿線不可能, 只能直接線管接過來到牆了

可是, 總的來說, 家庭內區域網一共才布了客廳到書房兩條網線, 夠么?這就要說到我的網路規劃:

網路規劃:

說規劃其實很簡單, 由於所有需要高速網路的設備, 比如HTPC, NAS, 台式機等 都在客廳或者書房, 有線網路連接之, 並用兩台CISCO 交換機在兩個房間做擴展。 對於沒有有線連接的兩個卧室, 主要需求是能播放NAS中的1080P藍光視頻, 依我以前經驗, 大概是10Mbyte/s左右的實際文件傳輸速度, 注意是實際速度, 不是各種無線路由器廣告里的理論速度。 當然, 這樣的速度對余躺床上刷手機必須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在客廳遠端的弱電箱里, 我只放了聯通寬頻的光貓, 靠布放的一條網線接到客廳電視櫃的ASUS AC68U 路由器上, 而路由器的LAN口則接到邊上的CISCO 交換機, 依靠交換機的8個網口, 接入黑群暉NAS,HTPC+NAS, 客廳小米盒子,功放等設備, 並通過牆上雙網口面板連接書房。

華碩的AC68U 也是張大媽家的常客了, 我2014年就購入, 3年多來運行真是穩如磐石,配合國內Koolsahre小組的merlin改版固件, 除了基本的寬頻撥號, DHCP, 埠映射, 我更在上面加上了DDNS( 3322.org), ADblock, appleDNS加速, 以及不可描述的以S打頭的軟體用於偶爾需要的不可描述的以F打頭的行為

連接書房和客廳的兩條千兆網線都接入CISCO SG2008 交換機, 至於為什麼是兩條, 容我買個關子後面再講。SG2008交換機都是5,6年前買的了,8口全千兆帶網管,原來是上海北京各一台 , 現在正好兩台都用上。 由於書房是夾在兩個卧室中間, 間隔只有一堵非承重牆,訊號阻隔少, 所以我在書房又加了一台Linksys EA9200 路由器, 但關閉DHCP和WAN只做AP用.

LinksysEA9200, 最早期的三頻AC3200 方案, 不支持MU-MIMO, 不支持wave2. 更痛苦的 , 這麼多年過去了, 沒有第三方固件, 只能用linksys自家軟體, 還好我只要用到它的無線AP功能, 所求不多, 如果是做主力路由, 真的會囧死。

我是2015年黑五在美亞搶的, 那個年代的AC3200卻只要129.99刀,合900元, 實在太值。根本沒管什麼固件, 什麼wave幾, 搶了再說。 要知道即使現在偶爾一個AC2400的大牌路由低於1000, 都是會上大媽精選滴!

看最前面的拓撲圖, EA9200 連接了兩個卧室的設備, 主打就是高速無線能力。 可以看到一共有3個SSID:

2.4G 的SSID 無疑是用來擴展移動設備如手機/ipad的覆蓋的, 另外有些慢速設備如卧室里的Onkyo 音響只有2.4G頻段

5G 的 linksys51 這個SSID 主要是給家裡的iphon6/6SP/7P 以及iPAD, 蘇菲婆4 等提供穩定的高速無線連接, 帶寬3X3TR 1300mbits, 但是其實現在接入的設備最快也就是蘇菲婆的867m, 應該是有餘

5G的·另一個linksys52 SSID 目前只接兩個設備, 一個是我2011年自己DIY的MacMini, 在換了BCM4360C2 miniPCIE 無線網卡后, 可以跑滿1300m的帶寬。 這是卧室的主力影片播放HTPC, 每天看劇都會用到, 需要絕對保證帶寬。 我自己測試這台win7 64bit文件傳輸速度是在50~60Mbytes/之間。 播藍光原盤都可以! 另一個設備比較特殊,拓撲圖上也有:

Linksys E4200v1, 802.11n雙頻。 5G 3X3 450m, 2.4G 300m. 這麼一個古董級的路由, 是我2008年在美帝CISCO網店借朋友的CISCO 僱員身份打折買的, 還是Refurbish版! 它多年來刷著Tomato Shibby 固件,曾經是我的主力路由, 現在已經退居二線, 翻新版且快9年了,但功能還是剛剛的! 現在它的功能不是路由也不是AP, 而是一個無線客戶端(client)。 我目前設定它在5G頻段只與linksys52 這個SSID上行連接, 2.4G關閉,但2個千兆LAN口一個接PS3, 一個接小米盒子。 所謂Client 模式, 大家可以理解為無線轉接有線的模式。

可能有的值友會問802.11n 負責高清視頻夠么?其實802.11n在5G 使用3X3 TR, 再加上我的E4200 與AP E9200直線距離很近只隔一堵非承重牆, 信號很強;從上圖的Tomato 固件device status上可以看到連接速度可以達到滿速450m; 所以實際的文件傳輸速度我測下來可以有20Mbyte/s, 不敢說可以順暢藍光原盤,但看1080P remux級別是足夠了。

最後, 由於linksys52 這個5G SSID屬於高帶寬視頻為主, 所以我手工指定頻帶在最高的161。

存儲/播放設備篇:

前面說過我這是京滬合流, 為了省錢, 大多數PC/HTPC/NAS都是以前攢的繼續用, 只有影音設備是新買的, 新買也沒有過分追求高標, 大部分是達標就好。

功放是 天龍 AVR-X1200W, 15年雙11購於淘寶。 7.2聲道, 支持ATMOS, 中規中矩, 3700的價格也中規中矩。 於是就買了 。 至於音箱, 既然布了後部的線, 當然要上環繞聲咯, 但我不想買成套的, 雖然便宜, 但基本每個廠家的都是除了看電影, 聽音就是慘不忍睹, 連我這木耳都是能高下立判的, 所以我的決定是自己攢, 心裡給自己的預算是1w以下

左右主聲道選的JAMO C605, 不僅僅是因為JAMO 中性柔和的音色, 也因為它櫻桃木貼皮的顏色,實在和傢具很配。 也是15年雙11, 4500從京東強哥那裡拿下.

後置環繞箱選了JBL ES20 系列書架箱, 當時想的就是比僅僅"聽個響" 要好一些,正好看到就拿下了

中置是JBL ES25CBK, 3路, 雙5.25寸低音單元和0.75寸高英單元. 這個是現在略帶遺憾的, 做中置只播放人聲是可以的, 但我總覺得黑色正對我比較不舒服, 換成JAMO那樣的櫻桃木色我就舒服了. 說白了就是能力可以, 顏值不行 .可是誰讓他特價便宜呢?

其實ES20和ES25C 中置都是15年底買的,當時的美亞海外購厚道啊, 這麼沉的3個音箱, 竟然也可以海外購, 價格都在上面了, 到手387美刀, 差不多2800人民幣就搞定了環繞和中置, 還不用擔心像國內JBL的各種仿製問題。

哦對了, 功放上的ATMOS標金燦燦老是照得我心痒痒, 光是5聲道的Dolby或者DTS我在上海家裡就玩過了,沒有進步哇! 於是找賣功放的淘寶商家, 又要了一套Onkyo SKH-410 杜比全景聲的反射箱。 這箱子又輕又小, 我就直接放JAMO C605 主箱上, 朝天花板反射了。

可能有值友覺得這麼搞音箱雜牌軍, 自己又不是聽音師, 各個箱子的增益, 聲道輸出匹配都是問題, 不像品牌成套音響是事先調教好的。 但我覺得現在主流功放都已經帶了自動聲道調校的功能, 比如我的Denon AVR-X200W 就帶Audissy 調校功能: 其實就是一個小麥克風, 在房間不同接受所有音箱的發聲並反饋給功放調校, 10分鐘就好。 所以我只管阻抗可以匹配, 其他就交給功放自動做。

就這麼愉快滴享受了Dobly 5.1, DTS 5.1, 還有Dolby ATMOS 3,4個月,我還坐得住,東哥坐不住了,也不記得是518還是六一節, 東哥托張大媽給我帶信, 他家的JAMO 低音炮打折了! 低音炮這東西太沉, 雖然美亞同款都便宜很多,但算上運費就比國內都貴了。 東哥難得把這東西拉到和美亞一個價格線的, 算上東哥免費送貨上門, 還要什麼腳踏車!

Jamo J10 低音炮, 10寸單元不算大, 150w持續/300w瞬時峰值也不算大。 加上家裡是高層公寓樓, 真的功率大怕樓下投訴樓板震動。 就這麼個小炮, 也就有個低音的感覺吧...... 我又傻傻滴把29張大票子塞進了東哥手裡。

電視搞了SONY X8000C 65寸, 去年大媽家常推, 沒啥好說的, 略......

影音湊齊, 大家看看效果圖

兩個JBL ES20直接放到沙發背後靠牆的書架里, 書架層高正好!

前面就從左到右放置主音箱,低音炮, 中置, 右主音箱; ATMOS反射箱就擱在主箱上了, 懶得牆上再打釘, 再說拖著線也不好看。

最後的感覺, 中置也能和主音箱色彩統一就好了

最後的最後, 發現自己忘了規劃壁掛電視到下面電視櫃的埋線管, 原裝修在電視壁掛架那裡只有有線電視口和電源插座一個,這下功放到電視的HDMI線只能外露了。

「算了, 那裡正好是承重牆, 開一米多長10cm寬的一個槽,影響牆的強度」

我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存儲設備/PC

題目中多快好省的多字, 就體現在因為原來北京上海兩地都有設備, NAS, HTPC 都是雙份, 新家當然簡化, 前提是: 不多花預算

卧室里用的小HTPC是2011年就在上海家裡DIY好的「假.MacMini」, Intel ThinITX主板+低功耗i3, 最新裝了BCM4360C的mini PCIe無線網卡, 理論上可以達到1.3Gbps, 連接Linksys52 這個SSID, 速度40MB/s左右, 看1080P藍光沒有問題。 具體怎麼搭建這裡就不多說了。

ASUS M8G MTAX Z710 主板 購於美亞

Corsair Dominator 白金系列 8GX2 DDR4 3000 購於美亞

intel 6700 CPU淘寶

Curcial MX200 250G M.2 購於美亞

SM951 256G Nvme SSD 淘寶

WD Gold 4T淘寶

其他電源之類都是繼承原來北京的B75 ITX老台式機, 再後來MX200變成了U盤, 老機淘汰下來的Plextor M5S 256G 頂上

看著這張2016年初的美亞訂單, 再看看現在的美亞價格,忽然覺得當時為什麼不買一打???!!

客廳之前還露過面的HTPC+NAS 雙人格機, 也是2012年就在上海搭建好的, Intel Z77晶元組主板+i3 低功耗U, 還有Dell H700 硬RAID卡, 5年來硬體就沒改動過。 只是存儲一路升級容量, 現在是一個WD 6002FYRZ 企業金盤掛PT, 以及4個WD 3T 紅盤組RAID5

這個RAID5 組建於2012年底, 這麼多年來, 出過多次掉盤事故, 而且裡面一個成員已經是「WD Recertified」 返修盤, 但每次都能rebuild成功。 最近很多人提硬碟到了T容量時代RAID5已經過時, 硬碟讀寫固有的BER會讓RAID5 無法重建等於沒有備份等等。 但我的成功實踐告訴我RAID5還是能保護我的數據的。 作為曾經的存儲技術從業者, 有機會我也想從理論上駁一下這種論調, 當然, 這是另一篇文章了。至於為什麼這台還是HTPC, 那是因為OS不跑在這兩組硬碟上, 而是主板的mSATA SSD上。 win8.1 加Kodi, HDMI 源碼輸出接到功放, 這是客廳影音的主力播放機!

2013年黑群暉開始流行, 我也用剩餘硬碟搭建了一個, 放在北京給老婆大人遠程下載美劇用。 因為群暉OS的可遷移性很好, 這麼多年硬體變了好幾次, 從B75 ITX+G1610,到悅升那款著名的NAS神板N-70E DRv3, 現在是技嘉B75 ITX板+E3-1260Lv2 低功耗U, 其實是原來北京的台式機硬體被降格為新家裡的NAS用。 黑群暉里目前存儲結構是 一塊 WD SE 4000 F9YZ 4T 企業盤獨立單盤, 3塊 WD NAS 紅盤3T ( 其中兩塊是Recertified ) 組成軟RAID5. 同樣的, 自2013年搭建以來, 經歷了一次1.5Tx3 到2TX3, 3TX3的3次RAID5 擴容。 Rebuild 或者 在Down grade下數據全導出少說都做過3從以上了, 沒有丟數據的情況。

具體搭建的細節, 太多人寫了我就不多啰嗦了

最後說說我的存儲方案, 最大問號我想是就是為什麼需要win和群暉兩個NAS?

其實答案是沒有特別必要性, 搭建黑群暉只是在發現有閑置硬碟后的廢物利用, 在5年前,這讓我們在京滬兩個家都有NAS可用, 我不在北京的時候, 文科生老婆也可以下載到看到最新熱劇

有關數據的組織和安全性, 現在我的win8.1 NAS主要是掛PT和存電影, RAID5組除了存電影, 還有我這麼多年的數碼照片:2007年開始玩鞋廠D80,2012年升級到鞋廠D800, 2014年又給老婆配了大法A7, 而我又是RAW+fine 存儲方式的數據偏執狂。 多年下來, 家庭照片已經累積到快2T! 說實話, 硬碟壞了丟數據, 影片電視劇都是可以再下回來的, 唯獨自己的照片, 沒了就是沒了, 找不回來。 我也不喜歡自己的照片上傳雲端, 既慢又沒有安全感 。

對自己照片的安全我是特別上心的, 另一個黑群暉NAS, 主要任務除了用aria2下載熱門美劇並存儲, 最重要的就是存儲和備份照片。 4T的企業盤單盤上, 我又存儲了一份所有照片的JPEG部分, RAW就交給win8 nas的硬RAID。 為了雙保險(三保險), 黑群暉里我還設置的計劃任務, 每周都會把所有照片增量備份到黑群暉的軟RAID5盤上。 這麼計算, 我們兩口子拍攝的所有照片, JPEG 會有3個備份, 分別在win8 NAS raid5, 黑裙單盤, 黑裙軟RAID5; RAW文件會有1個備份在win8 NAS raid5. 另外台式機還有一塊WD 4T 金盤存一兩年來的較新照片, JPEG+RAW 都要。 所以每次旅遊歸來,除了處理照片, 備份數據是第一任務

上圖就是目前黑群暉里設置的定時計劃備份。 配合3+1的磁碟配置, 既避免了RAID1這種對存儲空間的浪費( 影片什麼的我並不需要很高的可恢復性), 又對照片等重要數據多了一層類似RAID0+1的額外保護。

當然另一個群暉的好用功能就是DS photo, 在現在4G流量不是大問題的背景下, 手機隨時可一調用家裡整個的照片資料庫的感覺真是方便極了。

總之, 多年使用下來, 黑群暉NAS從原來的廢物利用型, 慢慢已經變成了日常離不開的神器.

加速你的網路:

學習下網路協議

注意我文章最初畫的網路拓撲圖, 你會發現我的黑群暉, HTPC+NAS, PC 都是雙千兆網線接入,但都沒有打開匯聚(link aggregation), 只有兩台交換機之間, 那是埋入牆內的兩股網線, 連接書房和客廳的, 是做了匯聚的, 為什麼? 這是基於TCP/IP協議, 交換機原理, 匯聚(link aggregation) 協議原理, 還有SAMBA (windows 文件分享協議的跨平台版)協議原理綜合做出的選擇:(以下是協議分析, 嫌累的可以直接跳過看療效)

  • link aggregation 協議(802.3ad)介於網路的MAC(媒體訪問層)和TCP/IP(處於傳輸層)協議之間, 允許兩個網口合併後用一個IP地址, 但是平均分配兩個網口的負載。 這裡有一個限制, 負載均衡只發生在向不同IP地址發送/接受時, 如果是向同一個IP地址收發, 是會綁定在一個網口MAC地址上, 也即, 如果是兩個IP地址間的收發, 由於兩邊都是綁定在一個網口上, 速度還是一個網口的。因此, 我們常見到的網口匯聚功能, 主要還是做熱後備, 在一條線路出問題時還能讓設備工作, 或者是在相應大量/多個設備的請求時, 能利用雙網口的帶寬, 這些特點一看就知道, 適合伺服器, 不適合家用。 而且兩個網口匯聚成單一網口的IP地址, 這個需要整個連接線路上的設備都支持, 比如連接的交換機也必須支持。

  • SAMBA 協議從3.0 開始, 也支持多路匯聚功能了, 但我們要理解, SAMBA是一個建立在TCP/IP( 傳輸層)之上的文件分享協議, win8.1及以後的OS都會支持, linux下就看安裝的SAMBA版本。 它的多路匯聚不是基於MAC埠, 而是基於IP的, 也就是說,參與匯聚的是兩個IP地址, 傳輸包由終端的SAMBA軟體分配給不同IP地址, 從而映射到不同網口, 這個過程只要兩邊終端的軟體協商好就可以, 不需要中間的設備參與, 所以, 交換機不需要如同802.3ad那樣去特別支持。 這讓SAMBA 3.0 在單個終端對單個終端的傳輸中, 可以基於連接的總埠數進行疊加, 即單對PC間可以速度疊加。 但同時, 如果是多個設備訪問同一個終端, 而且是使用同一個目的地IP地址訪問的, 速度就只有一個網口的了

  • 對於我家庭使用來說 , 多路併發的情況並不多,但是從PC到NAS或者NAS之間傳輸數據的情況很多, 比如把PT下載目錄下面比較老的文件掃進另一台NAS的後備目錄去, 確保PT所在盤不會太滿, 又比如旅遊回來, 要把成百G的照片和RAW文件從PC備份進NAS, 都是希望越快越好

  • 所以基於常用場景, PC, 以及兩台NAS我都不做匯聚, 只是接兩個網口, 採用SAMBA協議。

  • 但是連接兩個房間之間交換機的兩個埠, 必須用匯聚協議, 為什麼? 因為交換機的原理是基於內部自己生成的地址映射表, 網路內廣播的每個MAC地址,都被映射到唯一的一個埠上。 那麼從客廳交換機的角度看, 很大可能所有在書房設備的MAC, 都被標記在了一個埠上,去往書房的流量都會往這個埠走, 只有1Gbps了......而匯聚協議下兩個網口在做地址映射時被看成一個埠, 通俗的說, 從客廳到書房, 都從這個匯聚的埠走, 從哪個網口走, 由交換器內置匯聚協議的負載平衡功能決定。 恰好的, 如果書房客廳兩端的電腦都是雙網口且跑SAMBA3, 比如客廳電腦A有A1, A2 兩個網口(IP), 書房電腦有B1,B2兩個網口(IP), SAMABA協議會把流量平均滴分成A1->B1, A2->B2 兩種包傳輸, 而對於交換機內的負責平衡功能, 去往不同MAC地址/IP地址的包會平均到參與匯聚的兩個網口上, 從而在A->客廳交換機->書房交換機->B 全鏈路上都實現的雙網口速度疊加!

    好吧, 有點繞, 看官們都有點頭暈, 不用管這葯是怎麼配出來的,直接看療效: 傳輸速度的實測吧

三台測試機:( 均採用雙千兆網線連接, 沒有組匯聚)

書房PC機, 測試用文件夾名1: BAK, 所在硬碟: Samsung SM951 256G NVme SSD

客廳黑群暉NAS, 測試用文件夾名1: Video, 所在硬碟 : WD4002 FY9Z 4T 7200rpm 企業盤

測試用文件夾名2: Media, 所在硬碟 : 軟RAID5 3X3T WD Red NAS 盤, 總容量5.4T

客廳HTPC+NAS, 測試用文件夾名1 :BAK_Media 所在硬碟: 硬RAID5, 4X3T WD Red NAS 盤,容量8.1T

互傳結果如下

從黑群暉的軟RAID5 磁碟傳輸一個6G大小的電影到PC上的高速SSD, 眾所周知, SM951的持續寫速度可以到900MB/s, 168MB/s的速度顯然超過了單千兆網口的120MB/s左右極限, 可以說, 這是雙網口速度疊加的作用了, 這速度應該是黑群暉里3盤軟RAID5的最大速度了。

從黑群暉的單個basic組態磁碟傳輸一個30G大小的電影到PC上的高速SSD, 160MB/s 的速度, 應該也是黑群暉里裝個那個4T 企業盤單盤的最大速度了

從PC的SSD回拷黑群暉的RAID5盤組, 30G的大文件,倒是讓我驚喜了, 216MB/s速度不是蓋的, 看曲線除了一開始慢一點, 全程基本都200以上! 試了幾次都這樣, 看起來群暉OS的寫緩存策略做得很優秀啊!

這是從HTPC+NAS( OS win8.1)的H700 raid卡所接硬RAID5組磁碟 傳輸到PC上的SM951 SSD,225MB/s 的速度可以說用足了雙千兆網口的帶寬。 同樣是RAID5, 除了硬RAID有板上緩存和XOR硬體加速的加持, 最關鍵是RAID5 本身理論速度就是(n-1)*單盤速度, 4盤R5比3盤R5 快順理成章。

把30多G的大文件從SM951的BAK文件夾回拷HTPC+NAS( OS win8.1)的硬Raid5盤組的另一個文件夾,速度繼續彪滿速, H700是LSI 92608i raid卡的DELL OEM版, 屬於2010年的老產品了, 沒想到還是這麼給力,讀寫幾乎沒有差異, 跑滿雙千兆網卡的帶寬, 整個過程速度就沒有掉下來!

換一個主機, 從HTPC+NAS( OS win8.1)硬RAID5拷貝同樣的大文件到黑群暉的軟RAID5, 無論穩定后的速度還是整個過程的曲線, 和之前win10 PC拷貝到黑群暉軟R5 基本一致。

反方向操作,從黑群暉R5 讀出 , 寫入HTPC+NAS( OS win8.1)的硬RAID5, 看起來得到了目前最慢的速度,但是, 這個速度還是超出單千兆網卡的最大速度! 從書房PC寫入硬RAID5的數字對比, 感覺從群暉軟RAID5讀的速度會比寫更慢一點

不管怎麼說, 3台機器間量量互拷, 速度都發揮出了雙網卡的速度疊加效能!

TIPS:以下 重要!

目前的群暉DSM版本(DS3617 DSM 6.1) 並沒有官方支持SAMBA3.0的多網卡速度疊加功能, 但DSM6.1所編譯的SAMBA組件本身可以支持了(beta)需要飆急速值友, 需要做以下兩件事:

1. 在控制面板的文件服務->SMB->高級設置中打開SMB3支持, 如上圖:

2.修改/etc/samba/smb.conf, 加入下面幾句

server multi channel support = yes

aio read size = 1

aio write size = 1

保存,然後重啟SMB服務, smb.conf文件行順序會打亂, 就像我上面的putty截圖一樣

另外注意只有DSM6.0以上SAMBA才有這個多通道功能, 我的是黑群, 所以目前只有x86算是可以試, ARM核心的群暉情況不明

播放的問題: 如何又好又方便?

很多值友可能會提: 幹嘛不用小米盒子,他的高清播放器功能支持SAMBA網路播放, 又方便又小巧, 為毛搞那麼多HTPC?

其實我也是被逼的 , 用小米盒子接過次世代功放的值友大概都有體會, 小米在次世代音頻方面真的做的不夠好也不夠穩定,先不說各個版本一會不支持Dolby AC3, 一會又支持, 一會說支持DTS, 一會又說是DTS 2CH而已, 其實對擁有次世代功放的用家來說,能完整無誤滴把源碼輸出來就好。 但就這一點, 小米盒子也做得滿天飛, 有幾個版本無論你怎麼調,都無法源碼輸出,始終是重新編碼的模擬5.1聲道, 後來這個問題解決了, DTS和AC3 會正常源碼輸出了, 但是遇到片源是Dolby ATMOS 音軌的,又出幺蛾子: 直接顯示該格式不支持, 沒聲音了! 你不知道不支持的話可以只輸出5.1聲道的AC3 核心嗎? 起碼讓我有個環繞聲啊!!所以你想用小米盒子看個有追求點的REMUX或者源盤, 經常會

為了能安心看片, 不用去擔心什麼視頻編碼音頻編碼是不是會讓你懵逼, 我還是選擇windows和大名鼎鼎的Kodi: 源碼輸出支持很好, ATMOS也可以支持,本來嘛, ATMOS就和Dolby TrueHD和DTS MA 是一樣的7.1聲道, 支持各種刮削器和插件, 等等等.......但我最喜歡的是適合電視的媒體界面, 不像其他播放器都是win32 程序一樣的小字體, 當你里屏幕3開外看菜單上1080P解析度的字體, 真的很累.......

需要特別提下的是, 每當我看片時, 儘管時HTPC, 可我特別不喜歡用鍵鼠, 這時候我更喜歡類似小米盒子那樣的遙控器操作。或者如同更早時候的PS3 媒體播放器, 完全用手柄操作, 反而得心應手。 早前在windows下我曾經用過PS3的藍光遙控器轉接,但是程序不太穩定, 經常導致遙控器空耗電到兩個愛老婆都油盡燈枯,也用過一些第三方的MediaCenter紅外遙控器,但大多質量不靠譜。知道最近知道有個程序叫Xinput.....

這是個遊戲手柄與鍵盤的映射程序, 早先主要為了XBOX手柄在PC上使用,但有了它, 再加上一個便宜又容易買到的手柄, 好用的媒體中心遙控手柄就出現了。 比如

北通(Betop) BTP-2282 潘多拉 PC/PS3/安卓 智能無線遊戲手柄 黑藍139元無線版京東去購買

這個無線手柄可以平時休眠, 靠中間的模式鍵喚醒, 再配合Xinput程序, 可以先喚醒手柄, 再任意手柄按鈕喚醒屏幕顯示。 我的HTPC又同時做NAS 掛PT, 平時都是7X24工作但顯示會關閉(省電), 電視機也一樣會關。 有這個手柄除了可以操作Kodi, 還可以避免多一個用鍵盤/滑鼠喚醒屏幕顯示的步驟, 直接全靠手柄搞定, 不用時又會自動休眠(事實是休眠得太快, 5分鐘不操作就自己關了), 所以兩節愛老婆的電力可以幾乎用一年。 有了他, 複雜的NAS維護我基本靠遠程桌面, 日常看片就用手柄, 幾乎不需要在HTPC那裡接鍵盤了

所以無論是客廳的HTPC+NAS 還是卧室里的寨.MacMini , 我各配了一個北通手柄。 差別是, NAS不關機, 我可以直接手柄喚醒; 卧室里的小機器是關機的, 所以多一個先開機步驟, 但是我在Xinput中設定手柄select鍵等於「Alt+F4」, 這樣關機就可以用手柄來操作。 晚上看完視頻, 躺著用手柄就把機器關了, 不用爬出被窩關機總結:

歷時超過一年, 我終於把上海北京兩地的硬體資源整合在一起, 用最小的成本, 在新家搭建了全新的數字娛樂系統,比起多年前在上海第一套房折騰的, 區域網絡速度, 存儲容量安全性, 操作方便性,還有音質(之前只上了羅技的Z-5500塑料箱)都有了大步提高。 可惜, 這8,9年來,藍光格式繼續統治天下,3D 電影並沒有掀起波瀾, 4K電影的超高硬體和存儲要求也讓它離工業化普及遙遙無期, 視覺上, 除了把8年前的46寸電視升級成了65寸, 但4K解析度只是一個擺設, 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欣賞1080P級別的電影。

更多的存儲空間, 更快的區域網絡, 更好的音質,而這一切建立在幾乎沒有增加硬裝; 盡量利用原有硬體的基礎上,這就是我說的多, 快, 好, 省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