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位教授上《博覽群書》與您交流學術、學科、學人故事,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你留言,我點贊,他頒獎

更多精彩文章詳見《博覽群書》2017年第9期,出版日期:2017年9月1日

本期《博覽群書》作者中,有1位省部級領導、20位教授(含研究員、副教授等)和多名博士。此文後二維碼下方,專設「寫留言」處,歡迎大家留言並接收讀者自由點贊。本期留言主題是:「這20位教授的名字是——」和「這篇文章我期待——」。歡迎您留言介紹本期作者中20位教授的名字和情況,並表達對本期任一文章的期待。

一、以下留言者將獲獎:1、您,提供本期作者中所有20位教授的名字,獲得本刊編輯留言證實,且獲得讀者點贊超過99個,獲獎;2、您,獲得點贊數量超過199,且名列前9名,獲獎。

二、獎品:今年第九期《博覽群書》雜誌(其中有作者身份介紹)。本刊將特邀著名國畫《樂山大佛》的作者,著名書畫家謝止戈(筆名桃園耕者,湖北書畫院院士,現任咸寧市美協名譽主席,赤壁書畫院名譽院長。其山水畫《春到鄂西》於1988年中日合作展覽獲特別優秀獎;畫《紅梅》、《櫻花》《清江覓奇》等作品,在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參展並獲獎;其畫作品被日本太陽美術館、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宋慶齡基金會、各大圖書館等收藏;其國畫《樂山大佛》被著名畫家、日中友好協會原會長平山郁夫收藏。)為您簽名留言。

三、此次留言活動於2017年9月9日零時結束。獲獎情況請留意本微信公眾號相關通知。

獲獎公告

親愛的讀者,截止2017年8月29日零時,「感恩清華文學——尋找這99位清華人」留言競賽活動圓滿結束。 劉煜、古月、ZXQ、戴曉華等四位讀者獲獎。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誌編輯部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

——光明日報《博覽群書》編輯部

《博覽群書》,1985年創刊,由時任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刊名,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撰寫發刊詞,是光明日報社主辦的綜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礪思想,寧靜心靈」是我們的追求,「知識人寫給知識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這本雜誌堅守32年。

訂閱熱線:010-6707810667078107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68

本期關注·恢復聯考40年

1977 年 7 月 29 日,鄧小平在聽取方毅、劉西堯等彙報時提出,他近期要主持召開一個科教工作座談會,請科學院和教育部「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在自然科學方面有才學的,與『四人幫』沒有牽連的人參加」。按照鄧小平的要求,科學院和教育部分別在科學院系統和高等院校邀請了 33 位專家學者,於 8 月 3 日到當時條件最好的北京飯店報到。

8 月 4 日至 8 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飯店舉行。在鄧小平的引導下,與會專家的議題很快從揭批「四人幫」罪行轉到為振興科學教育獻計獻策方面。而改革招生制度,成為主要話題之一。

8 月 6 日,武漢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查全性發言,強烈要求必須立即改進大學招生辦法,引起強烈共鳴。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汪猷等紛紛發言,贊同查全性意見,建議黨中央、國務院對當時的招生制度來一個大的改革。

鄧小平問坐在身邊的教育部長劉西堯:今年就恢復聯考還來得及嗎?劉西堯說,推遲半年招生,還來得及。鄧小平聽了,當場決斷: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

根據鄧小平意見,教育部很快報送了《關於推遲招生和新生開學時間的請示報告》。8 月18 日,鄧小平將這份報告批送黨中央主席、副主席。當天,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等均圈閱同意。

9 月 19 日,鄧小平召集教育部負責人劉西堯等人談話。他明確指示 :招生文件儘可能簡化,早點搞出來。辦事要快,不要拖。

10 月 3 日,鄧小平將劉西堯報送的教育部《〈關於 1977 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的請示報告》和教育部代擬的《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 1977 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批送華國鋒。華國鋒旋即批示,將上述文件印送中央政治局各同志。

10 月 5 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文件。10 月 12 日,國務院批轉了《關於 1977 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從 1977 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制度進行改革,恢復統一考試製度。

恢復聯考後的 40 年裡,已經有近一億名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研究所陸續走上不同工作崗位。

這是幾位活躍在當今學術界的著名學者為本刊讀者撰寫的聯考回憶。他們的專業、母校、經歷、感慨,各有不同,因而讓我們得知當年不同角落發生的事件和改變,了解一些鮮活生動或鮮為人知的教育和人文史。

——編者

劉文飛:這是我參加七七年聯考的直接後果

陳德弟:特殊背景下的聯考—1977、1978 我的聯考記憶

周春英:聯考那三天,校長為我燒菜做飯

錢振文:上大學讓我成為「外邊的人」

隨筆札記

吳敏文:曾國藩真如這三人所說之「笨」嗎

吳長青:顛覆心靈雞湯的「超克力」—評夏烈的《為愛找方法》

 烈我們尚未讀懂梁啟超的《少年說》—《為愛找方法》自序

教師節·師念

王春瑜:六位恩師

高志忠:結識王春瑜先生十年了

讀者來信

劉夢思:這篇「碩士論文」作者的良心會痛嗎

文化訪談

「我 19 歲進藏,修建青藏公路,西藏有我難忘的青春歲月,也掩埋著我們許多戰友。我深愛這片土地,深愛那裡的自然風物和人文環境,懷念那些犧牲了的戰友。」

 庄黨益民:以寫作告慰戰友

文化視點·難以割捨的書信

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曾經預言:在特定的電信技術王國中,所謂的文學時代將不復存在,甚至連情書也不能倖免。如今,文學固然還存在著,但家書、情書等等卻確實走向終結了。使其終結的自然是新技術革命,是繼電話、手機之後互聯網時代(電子郵件、簡訊、微信)的到來。如何面對這種「終結」?書信的「終結」究竟意味著什麼?北京師範大學趙勇教授與其學生的問答錄觸及了其中的一些問題,而另三位「70 后」「80 后」作者也從自己的書信體驗出發,推進了這些問題的思考。他們認為,書信的寫與讀、盼與念,大都與某種獨特情感體驗聯繫在一起 ;而有了新媒介,也就有了新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確實已是古典經驗,如今它已被現代性、後現代性體驗驅逐一空。於是,書信及其相關體驗也就只能成為一種博物館文化,成為懷舊美學合唱中的一個聲部了。

 勇我決定把家書再寫起來

徐曉軍:不想告別書信的愛與哀愁

 英未來,還會有人寫信嗎?

黨文亭:生命力最頑強的書信是情書

 勇 胡 玥書信的終結也是新生—關於書信的答問錄

 介

 芳漢畫像美在哪裡

荊彥周:《正定古今》的新形象

往事故實

劉冰,原名姚發光,1921 年 12 月 7 日出生於河南省伊川縣,1938 年加入共產黨,曾在延安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在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抗大六分校、太岳抗日根據地工作。新成立后,歷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甘肅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兼秘書長,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1998 年離休。2017 年 7 月 24 日,劉冰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 96 歲。

這是本刊從清華大學出版社《劉冰文集》中選出的文章,系劉冰生前於 2010 年口述並審定,其高識遠度,非同一般。本刊轉發讀者,兼敬先賢。                 

——編者

 冰蔣南翔與清華黃金一代

序與跋

柴念東:透過柴德賡的「三考」與「三論」—《史學叢考》(增訂本)後記

每月聚焦·三博士評《戰狼2》

 偉講故事,先要讀懂—三博士評《戰狼 2》之一

丁旭東:「崇高」說 :誰說商業片就要媚俗—三博士評《戰狼 2》之二

 新當身體變成景觀—三博士評《戰狼 2》之三

書人茶座

 慶他洞悉了詩和翻譯的秘密—談王家新

域外書譚

郭英劍:這部書向哈佛商學院開炮

書人志

即可關注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