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動咖啡機會誕生下一個星巴克嗎?

兩年鋪500台咖啡機,緩慢路徑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布局?野草新消費試圖從咖啡碼頭這個案例出發,梳理出這個細分行業的一些隱含的價值與判斷。

來源丨野草新消費

文 | 張曉軍

在消費升級大潮下,自動售貨機受到追捧,一是它能夠滿足消費者便利及時的需求,二是作為點位資源,它擁有巨大的廣告與流量效益。據凱度諮詢調研數據,當人均 GDP 達到 10000 美元時,國人的即時性消費需求將爆發,加上近幾年勞動力和租金成本的快速上升,作為無人、佔地面積小的自動售貨生意,無疑將迎來它的重要發展契機。

在自動售貨機發展成熟的歐洲,你會發現,60% 售賣的是熱飲,19% 是傳統冷飲,21% 售賣飲料和零食。這其中,咖啡飲料佔到熱飲一半。而在,現在咖啡市場是700億人民幣規模,到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面對這塊巨大的蛋糕,星巴克等傳統品牌咖啡店因投入和運營成本問題,發展相對緩慢,而靈活輕便的自動咖啡機,像新物種,正在快速攻城略地,也成為了資本關注的重點對象。

目前,在自動咖啡機這條賽道上,已經有不少玩家,比如咖啡碼頭、咖啡零點吧、萊杯咖啡、友飲等,這些項目大多還處於早期階段,在各自區域嘗試自己的打法,尚未形成混戰。野草君最近接觸的咖啡碼頭,是其中成立較早,並獲得融資較多的一家。

在舊玩家蓄勢待發,新玩家持續入場的情況下,咖啡碼頭是如何挖掘自助咖啡這個市場的?兩年鋪500台咖啡機,緩慢路徑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布局?野草新消費試圖從咖啡碼頭這個案例出發,梳理出這個細分行業的一些隱含的價值與判斷。

選定自動咖啡機

與日本、歐美國家相比,對應的咖啡市場空間很大,但是落實到具體情境中,創業公司又是如何看待自動咖啡機落地這件事情的呢?咖啡碼頭創始人王維告訴野草新消費,早在德國讀書工作期間,他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在德國自動咖啡機隨處可見,可以很容易在生活工作間隙獲得10——15元一杯的咖啡,喝咖啡可以說已經歐美人生活的一部分。

1)增量市場

但這個情境放到,就發生很大的變異,一是品牌店裡的咖啡通常很貴,而咖啡小店魚龍混雜,大多數是不懂咖啡的人在做咖啡。二是目前國人喝咖啡的習慣未形成,咖啡更多是作為咖啡館這種第三空間的一種交流介質,而不是可以隨時切入的生活習慣和需求。

咖啡碼頭創始人王維

不過,對應這兩點,也說明了這個品類潛在的市場需求。如果此前的咖啡消費是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存在,那麼,在王維看來,咖啡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它可以演化成一種生活消費必需品,並藉助自動咖啡機的形式,來培養年輕人的消費習慣。這相當於打造一個增量市場,而不是和原有的咖啡店市場做切分。

「而且,在國外,咖啡的調性和受歡迎程度並不是單純以價格、品牌來評定的,它和所處的區位和定位掛鉤,藉此吸引周邊的人群。我開始也沒有想把自助咖啡定位的像星巴克一樣高格調,而是希望培養年輕人群喝咖啡的習慣。加上我們編製了專業咖啡師團隊,在品質和標準化上也可保障大家喝到更好的咖啡。」王維說。

2)自動咖啡機優勢

除了作為新的品類和市場需求來開發,自動咖啡機在的擴展,本身也將凸顯諸多優勢:

一是它可以藉助更為便捷的移動支付,取代歐洲目前主要使用的投幣方式。

二是利用咖啡機自身無人、佔地小的特點,去開發人流量多的站點資源,並做多種商業化嘗試。

三是依靠專業團隊和機器設備,可以根據用戶口味,開發調製個性化的咖啡飲品,相比以前的咖啡可以更高的提升用戶的切分度。

四是咖啡單品的量足夠大,同時咖啡豆體積較小,可利用掌控的渠道原料做自主品牌,而且它所產生的毛利也比較高,這讓它在各種現制飲品中更容易存活下去。

基於在德國的生活境遇和對國內市場的分析,加上自己多年連續的創業者經歷,王維覺得不能錯失這個機會,在2015年創立了咖啡碼頭,率先做起了自助咖啡的生意。

從0到1

將一個自動咖啡機項目還原,無非涉及機器設備的開發管理,配方與產品體驗,以及後期的用戶推廣、站點布局等幾個方面。那麼,在這幾塊,咖啡碼頭又是如何從0到1,並逐漸形成自主經營能力的呢?

1)設備的搭建

做自助咖啡生意首先要有機器設備,王維在剛創立咖啡碼頭之初,當時國內的廠商提供的大多還是速溶咖啡機,雖然他們也在研發現磨咖啡設備,但還處在模型期階段,沒有較好進行商業應用。

一開始,王維也沒想到要做硬體開發,而是對準當時的德國、義大利廠商,希望他們開放設備埠。但在這一初始環節,咖啡碼頭就遇到了障礙。簡單來講,這些國外廠商並不願開放這些能力,同時如果靠他們來做新模型機,得需兩三年。

無奈之下,王維只有咬牙自己組建研發團隊,除了一些重要部件從德國進口外,像現磨、沖泡等需要的技術,都靠自主研發出來。咖啡碼頭大概花了十個多月時間,才基本完成設備從0到1的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國外設備的特點,咖啡碼頭沒有一味的模仿,它也做出了改善。

比如智能能手的管理咖啡機在無人情況下,容易出現不同故障。對此,咖啡碼頭在咖啡機中置入多個感測器,將零部件所處的狀態輸送到雲端,在總控中心,員工可以藉助APP來監測管理數據,一方面就部件出現的問題及時改善,另一方面,就此進行逐步的更新,實現咖啡機的升級換代。

按照自主研發加實時管理的路徑,王維稱,咖啡碼頭的故障率目前只有國內的同行的十分之一,跟一些歐美國家咖啡機成熟的同行已十分接近。

2)配方與產品體驗

有了設備之後,就涉及配料和咖啡飲品的服務體驗問題。在這塊,首先,咖啡碼頭選擇了在供應鏈上發力。現在國內在咖啡原料選材渠道上還比較混亂,價格標準不一。經過研究篩選,咖啡碼頭先把握好供應端,從自己熟悉的德國渠道進口原料,但打通了其中信息差,實際價格是國內三分之一的水平,這就為它後面親民廉價的咖啡服務打開了空間。

其次是咖啡師的研究方案。國內專業的咖啡師團隊比較缺乏,但是要做面向全國擴展的自動咖啡,又不能不考慮專業化的問題,對此,王維費勁心思,專門從國際最大的咖啡貿易商挖來了一支咖啡師團隊。

對於這些咖啡師來說,以前憑藉自己的精力,一天最多能做200杯咖啡,但是和咖啡機結合起來之後,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專職的研究人員。日常的話,就根據客戶喜好不斷微調產品,形成貼近客戶的不同品類,然後作為機器的標榜,進行統一的複製推廣。「咖啡師既能讓消費者品嘗到不同咖啡,又能夠擴展到更多的人群,這是我抓住他們的地方。」王維告訴野草新消費。

同時,不拘於咖啡師研究的方案,咖啡碼頭在嘗試針對用戶開放更加個性化的配方。也就是說,在形成基本方案之後,用戶可以在咖啡機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咖啡濃度、苦味、澀味、奶濃度等進行自主的調味,形成自己喜歡的咖啡風格。在這其中,消費者的喜好就和咖啡碼頭形成了內在的關聯,有助於咖啡自主品牌的提升。

這是咖啡機上的產品設置,社群上,咖啡碼頭也在探索,如何讓將客戶的喜好沉澱下來,形成一種對外輸出的產品能力?咖啡碼頭的APP,目前正在將客戶向社群化發展,即每個用戶可以在社區中,分享自己做的咖啡配方、經驗等,並將之帶到自己所在的朋友、同事圈中,引發更多的互動和消費。

「像是美團、餓了么也在做社區,但是不同於他們送紅包、禮券,我們基於的是個性化的配方形式,探討大家喜歡的口味,讓大家基於愛好自然而然的分享出去。」王維說。

慢和快

當技術和產品兩塊基本成型,放入到互聯網圈,其實現在很多資本或者媒體更為關注的是,藉助咖啡機這一介質,後面所能帶來的站點和流量資源,以及多種商業化的可能性。

在王維的規劃中,也有同樣的考慮,不過他現階段更在意的是,如何穩定住第一批的站點和用戶,做深度的打磨和運營,然後再進行擴展和商業化,類似於「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1)守住流量

在咖啡機站點的選址上,咖啡碼頭沒有固定的場景偏好,說選在商場、寫字樓或者捷運其中某一塊,然後進行快速擴展。王維守住的一個核心是不按場景按人流,即在規定時間內有超過1000人流的地方,咖碼頭就去做嘗試。

現在咖啡碼頭基於人流,按照不同的場景特點,已經運轉了幾個模型。在這些模型中,王維認為,關鍵點在於如何抓住一部人的好奇心或新鮮感,通過不斷介入,重度運營的方式,將他們從種子用戶轉化為核心用戶,擴展到周邊人群。

比如說,用戶第一次消費,就可以自動變為咖啡碼頭會員,針對這些會員,平台會進行優質內容、卡券的推送,培養消費習慣。並藉助咖啡機上的電子屏互動,第三方買單邀請好友喝咖啡等形式,來擴大用戶的存量。

綜合來看,這都不是簡單依靠模式創新,可以在短時間內幾何倍增的生意。在涉及設備、飲品服務和用戶培養等多個鏈條后,要做好咖啡機這門新生意,實質上都需要精細化的運營和持續不斷的出新。

2)小步快跑

王維告訴野草新消費,咖啡碼頭目前的布點設備有500多台,暫時不會進行快速擴展,現在尤為關鍵的是,就這幾百台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數據和場景分析,針對不同的種子用戶,採取什麼樣的運營手段和促銷方法,鑒定哪些有效和無效,做非常細緻的琢磨。當這些數據趨於完整時,才有可能做大規模的擴展。

這種慢步子,似乎與當下正在資本市場熱炒的自動售貨機不太貼合。不過,對於有過幾段創業經歷的王維來說,市場熱度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還剛起步,面對市場發展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節奏,前期做好點位和飲品,把商業模式走清晰,然後做擴展,才能對市場產生實質的影響。

「現在把料都鋪上,我認為實際上沒有用,包括一些自動咖啡機項目,鋪了很多的機器,做了大量人員擴展,但在設備面前,用戶群體沒有跟上,反而消耗大量的資金,需要不斷依靠融資去存活,繼而面臨更大的業績壓力。」

所以,對於接下來要推進的方向,為了和之後的規模化、商業化相通,咖啡碼頭設立了兩個突破點:

一是在商超、影院等各個商業場景中,做小規模的試品,把咖啡飲品商業模式打通,再按照這種模式擴張。二是和渠道合作夥伴做深度的磨合,將咖啡機的方案嵌入到合作夥伴的發展體系中,確立合作方式和可商業化的路徑。

3)行業重塑者

在近一兩年來,像是星巴克、咖啡之翼等不少連鎖咖啡企業,也在做自動咖啡機的試水。在外界眼中,他們先期擁有線下門店和管理經驗,似乎有更大的優勢。

不過,在王維看來,自助咖啡和門店咖啡的市場其實追求的是兩個方向,價格和服務體系也很難匹配。所以在自動咖啡機這條賽道上,大家都需要做大量探索。尤其是針對不同場景空間,去吸引到在地的消費者,讓他短時間成為你的用戶,並喜歡上咖啡的口味,而不是單憑老品牌的效應。

當然,機器設備和產品服務正在趨於成熟的咖啡碼頭,對於未來的設想也不止於實驗和磨合,在自動咖啡機這個市場還沒有高下之分的階段,王維認為,將來的自助咖啡市場,會存在著多元競爭,但其中肯定會有1-2家規模相對大。

咖啡碼頭想達到的,不是成為自動販賣版的星巴克,而是行業的重塑者,但最主要還是要讓更多年輕人可以便捷地喝到好咖啡,成為一個咖啡文化的引領者。

* 本文系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張曉軍。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 黑馬七月好文 ——

金庸江湖裡的互聯網鄙視鏈

周鴻禕:致想念我的人民

細數網易丁磊的人生起落

TMD成不了BAT的接班人

《權力的遊戲》為什麼好看?

為什麼大部分複印店都是湖南人開的?

沙縣小吃,窮人的深夜食堂

線下水軍進化史

為什麼速食麵有大品牌而拖把卻沒有?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