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壽險一哥」易位? 四大險企壽險比拼轉型哪家強?

四大上市險企2016年報紛紛出爐,除平安凈利潤同比上漲15.1%外,國壽、新華、太保凈利潤都出現同比30%—45%的不同程度下滑。從業務層面來看,謀求轉型調結構的四大上市險企,紛紛從壽險業務著手,各險企壽險業務你追我趕、快速增長。

聚光燈下,媒體紛紛探討國壽、平安誰是「個險一哥」,大多數媒體將兩家險企年報上的增速直接進行對比,卻未發現在償一代和償二代過渡期中,統計口徑的差異將帶來巨大的數據變化。今日,藍鯨保險將數據還原統一口徑,撥開迷霧,一覽壽險業真實生態,揭秘「個險一哥」乃至「壽險一哥」之爭的新局面。

人壽新業務價值增速超平安人壽? 數據say no!

從媒體引用數據來看,大多直接摘取2016年報數據,人壽2016年一年新業務價值實現兩年翻一番,達到493.11億元,同比增長56.4%,而橫向對比平安人壽該項數據則發現,平安壽險一年新業務價值達508.05億,同比增長32.3%。增速看似差距較大,但縱向對比歷史數據則發現,從償一代到償二代,要進一步探討該項數據是否進行標準轉換,因此,簡單將國壽、平安人壽年報數據進行單一對比,並無直接可比性。

首先來看人壽的數據口徑,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2016年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分別為315.28億、493.11億,其中,2015年數據仍是以償一代口徑為準,並未進行償二代口徑換算,基於此,人壽2016年該數據同比上漲56.4%。

再來看看平安人壽的數據口徑,平安2016年年報顯示,平安壽險2015年、2016年的一年新業務價值分別為384.20億、508.05億,而對比2015年年報,則發現數據有所不同,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一年新業務價值僅為308.38億,對於數據的變動,平安在業績發布會時就已做出說明,平安解釋稱,2016年數據全部基於償二代口徑,因此2016年該項數據同比增長僅為32.3%。

若平安人壽與人壽同口徑計算,即以2015年一年新業務價值308.38億,2016年一年新業務價值508.05億來進行計算,則可發現,同比增速高達64.7%。統一口徑后,平安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64.7%的同比增速高於人壽56.4%的同比增速,平安人壽勝出。

營銷員數量VS營銷員質量,持續發展以「質」取勝最關鍵

當然,新業務價值的持續增長得益於人力的持續增多、產能的持續提升。由此,媒體聚焦另一項數據——個險人力增速,2016年報數據顯示,人壽個險人力擴至149.5萬人,同比增長52.7%,但有效人力則未公布。平安人壽個險人力則擴至110萬人,同比增長27.7%,從「量」上來看,確實,人壽2016年卯足力氣擴充隊伍。

但值得指出的是,保監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保險營銷員達657.28萬人,較年初增加185.99萬人,而根據某家中型險企分公司透露,2017年開年,該險企正計劃清退約15%的無效人力,而這關係到營銷員的產能指標。對此,媒體也曾指出,保險公司大幅增員的同時,新人活動率(月均出單率)沒有相應提高,一家壽險公司透露,在月開單人力中,新人活動率為30%,有七成新人月均不出一單。

看來,相對於「量」而言,「質」更重要。2016年平安年報顯示,目前,在平安人壽的新業務價值中,營銷員渠道佔比超九成。平安人壽2016年代理人人均每月實現首年規模保費7821元,同比增長8%,而人均每月實現新保單1.22件,有效活動率達65.1%。在同行業還在追求「量」的提升之時,平安人壽早已開始追逐「質」的穩健。產能的持續提升,才是未來壽險公司持續「高增長」的重要抓手。

以「質」取勝,效果或已顯現,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人壽、平安、太保、新華保險的累計「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約為0%、60%、55%和10%。平安領先業內,進入「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增速的穩健增長期。

四大險企壽險業務大比拼:轉型榜樣哪家強?

截至目前,四大上市險企都已發布2016年年報,具體來看各家公司壽險業務的含金量則可發現,與其他三家上市險企對比,平安人壽成為凈利潤金額最多,同時也成為唯一一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的保險公司。

平安壽險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44億,同比增長6.3%。而同期,人壽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有191億元,對比2015年347億元的數字同比下挫45%。新華保險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億元,同比減少42.5%。太保人壽去年85億元的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則同比縮水19.3%。

緣何在國壽、新華、太保收緊「錢袋子」的同時,平安人壽卻還能釋放利潤空間?年報顯示,平安人壽新業務構成中,以保障型業務為主,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在壽險業務中佔比74.5%,而長期保障型產品對利差依賴程度較小,截至目前,平安人壽已從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轉向提升死差和費差在利源中的佔比。

而壽險業務中,真正均衡盈利模式應該是「三差鼎立」結構,即除「利差」產生收益之外,「費差」、「死差」也應實現盈利,這樣方能在利率、投資等風險疊加時,避免業績的大起大落。

在此方面,平安人壽過去十年的「利差」、「費差」、「死差」都實現了正收益,利潤結構相對均衡。同時,最能體現壽險公司未分配利潤的是負債端的剩餘邊際,平安人壽此項指標高達3863億元。這也意味著,平安人壽有近4000億的未來稅前利潤釋放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壽、新華、太保三家凈利潤下滑情況下,保險公司紛紛強調近兩年的轉型,無論是砍掉躉交、專註期交,還是加強保險供給側改革,去劣存優,回歸保障、強調「保險姓保」,都似乎是在走平安人壽的「老路」,早在2002年,平安人壽就開始忍痛調結構。看來,目前致力於提升新業務價值、內含價值等指標的平安人壽,儼然已成為同業學習與趕超的標兵。

從傳統觀點來看, 「壽險一哥」主要看業務規模,但在當前新形勢下, 「一哥」標準似乎不應僅看規模,也應強調業務質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