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抗戰之臨沂大捷與西北軍名將張自忠殉國細節披露

1938 年,抗日戰爭激戰正酣,平型關大捷和淞滬會戰雖然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和「三個月滅亡」的迷夢,但是日軍鐵蹄已經蹂躪了半個。當時的首都南京被日軍攻佔,三十萬無辜同胞慘遭屠殺。而防衛山東的韓復榘又在關鍵時刻選擇了不戰而逃,將山東大片土地拱手相送。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打通津浦鐵路這條南北大動脈,而軍隊,已經在徐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準備和日軍一決高下。

以上這些就是電影《血戰台兒庄》開始時的情節。該片是一部老電影了,雖然拍攝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經典作品。作為國內第一部反映正面抗戰的電影作品,它為海峽兩岸的關係改善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該片在道具選用、演員表現上也頗下功夫,比如今不少「抗日神劇」的水平明顯高出不少。其中殉國的川軍師長王銘章、拖著病體死守不退的西北軍師長池峰城,還有坐鎮徐州指揮的李宗仁都成為銀幕上的經典形象。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電影中的那些經典形象和劇情,以及真實歷史中的那一曲抗敵悲歌。

電影一開頭的第一場戰事便是臨沂保衛戰。說到臨沂保衛戰,就不能不提兩個人:一個是守臨沂的龐炳勛,一個是救臨沂的張自忠。

這個守臨沂的龐炳勛是西北軍的老將了,河北新河人。因為右腿在連年軍閥混戰中受傷,所以走路一直一瘸一拐的,於是有了「龐拐子」的外號。中原大戰後,龐部被蔣介石收編為第 40 軍,這就是守臨沂的主力軍了。盧溝橋事變后,龐炳勛就率領他的 40 軍在津浦線北段作戰。1937 年 9 月,40 軍擴編為第3 軍團。雖然名義上變成軍團了,可是這個第3 軍團屬下就一個 40 軍,更可笑的是,這個40 軍屬下只有一個第 39 師。龐炳勛名義上是軍團長,可是手中的部隊只有一個師,不足萬人。這個軍團所謂的「擴編」,無非就是蔣介石耍的一個花招罷了。

救臨沂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張自忠了。他1891 年生於山東省臨清縣,23 歲即入行伍。後來馮玉祥看他高大英武,而且頗有一股豪氣,就把他納入麾下。張自忠歷來以治軍嚴厲著稱,他麾下部隊一直軍紀嚴整,戰鬥意志頑強。中原大戰後,張自忠部被改編為 29軍 38 師,在長城抗戰中也有不俗表現。而後盧溝橋事變爆發,29 軍由於不明確蔣介石的抗戰方針,擔心被出賣;又被日軍「不擴大」的謊言迷惑,最後在談談打打中被擊潰,而張自忠則被宋哲元留下與日本人周旋。張自忠留在北平期間,被不明真相的報刊媒體誤以為他已經叛國成為漢奸,一時間張自忠遭受了大量攻擊污衊。脫身後,為洗刷污名,張自忠強烈要求回到一線痛擊日寇。當時他的 38 師已經擴編為 59 軍,張自忠在1937 年12 月走馬上任,隨即率部北上至津浦路北段待命出擊。

【時任 59 軍軍長的張自忠】

電影中如此講述張自忠去增援臨沂龐炳勛:李宗仁本打算調廖磊的第 21 集團軍去臨沂,但是張自忠主動請纓,李宗仁非常高興,但是又說張龐二人有些不愉快,所以怕強人所難,於是張自忠就講述了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在之前的軍閥混戰中,由於各自為戰,龐炳勛曾經包圍了張自忠的司令部,要不是張自忠的警衛營長拚死血戰,張自忠便會死於龐炳勛之手。

這段故事是由李宗仁的回憶錄演繹而來的。由於這部電影,張龐二人在大多數國人心中成了「宿敵」。可是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張自忠和龐炳勛的眾多部下都澄清過不止一次,李宗仁的回憶張冠李戴,把當年韓復榘和龐炳勛的恩怨嫁接到張自忠頭上了。歷史的真相則是二人同屬西北軍馮玉祥麾下,一直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李宗仁調張自忠去臨沂,完全是把兩個一直並肩作戰的老朋友再次放到了一起。當年長城抗戰,張在喜峰口,龐在羅文峪,兩人並肩作戰,這就是二人關係的最好證據。所以,在臨沂並不是兩人第一次攜手抗擊日寇,而是老朋友再次合力抗日禦侮,這一次的戰果也遠遠大於當年在長城沿線的那一次。

2 月 17 日,日軍第 5 師團便以步兵第 21聯隊為基幹編成了片野支隊,開始向臨沂東北的莒縣推進。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劉震東率部拚死抵抗,並向臨沂的龐炳勛求援。龐炳勛認為莒縣是臨沂的屏障,不可輕易放棄,準備派一個旅前去救援莒縣。22 日,日軍主力到達莒縣城下開始攻城,劉震東和 115旅旅長朱家麟依託城牆阻擊日寇,不過日軍火力和兵力都佔據壓倒性優勢。激戰中劉震東壯烈殉國,23 日,莒縣告失。

日軍佔領莒縣后隨即向湯頭鎮趕來,3 月3 日在湯頭鎮與 39 師主力發生激戰,3 月 5日湯頭鎮淪陷,臨沂已經暴露在日軍面前,危在旦夕。龐炳勛眼看這一個師守不住臨沂,趕緊向李宗仁求救,要求速速增派有力援兵趕赴臨沂。

這時候就有必要講一講這個日軍第 5 師團和其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了。第 5 師團可以說是人最熟悉的一個師團了。平型關大捷,伏擊的是第 5 師團的輜重隊和後續增援部隊;台兒庄大捷,擊退的是第 5 師團的坂本支隊;崑崙關大捷,擊斃的是第 5 師團下屬的第 21 旅團長中村正雄。可以說,1937—1940 年,這個第 5 師團造就了軍隊不少的「大捷」。但這並不是說第 5 師團就是一支弱旅。第5師團是當年由廣島鎮台改編而來,代號為「鯉」。該部是日軍歷史最悠久的幾個師團之一,在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都有不俗表現。1938 年該部為四步兵聯隊野炮師團。1940 年後,該部更是成為首批摩托化改編師團,作為為海島登陸作戰打造的精銳師團出戰太平洋戰場。它在大陸更是以精銳著稱。由於日軍經常用師團長的姓來稱呼師團,而這個師團在 1937 年 3 月 1 日—1938 年 5 月 25 日的師團長正是在犯下滔天罪行的板垣征四郎,所以這個師團更是以板垣師團的名字為人熟知。

【時任日軍第5師團長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日本岩手縣人。他在日軍中因為經常做出極其大膽的軍事行動,素以膽量過人著稱,有「板垣之膽」的稱號。1931年,他以一個師團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1937 年又以一個旅團為主力橫掃山西。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也正是他的作惡多端,最後被以甲級戰犯判處絞刑,於 1948 年被絞死。1938 年的板垣正處於人生的巔峰時期,挾橫掃山西的餘威,他正打算在魯南蘇北再次上演當年一個師團奪東北的「好戲」。

3 月 9 日,急於攻佔臨沂的板垣征四郎決定再增調一個步兵聯隊和大量配屬部隊組成坂本支隊。這樣進攻臨沂的日軍就超過了一萬人。日軍開始向臨沂猛攻后,龐炳勛一面組織固守,一面召集百姓官兵訓話,他說:「只要我龐炳勛在,即剩一兵一卒一彈,也要與臨沂共存亡,……身為將官,自當一死報國!」

就在龐炳勛做好了同臨沂城共存亡的準備時,張自忠親自率領 59 軍正緊急趕往臨沂。初春的魯南,正值冰雪融化之時,道路泥濘不堪, 59 軍徒步強行軍從嶧縣前往臨沂,一晝夜就行軍 90 公里!電影里張自忠率部行軍的配樂,正是一首創作於北洋軍閥時代、在西北軍中流傳最廣、也是最激揚的軍歌——《三國戰將勇》:

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坂坡前逞英雄。戰退千員將,殺退百萬兵,懷抱阿斗得太平。還有張翼德,當陽橋前等,霹雷叱吒響連聲。橋塌兩三孔,河水倒流平,嚇退曹營百萬兵。……

這首歌歌詞朗朗上口,曲調激揚雄壯,歌詞內容又是當年三國時期豪傑的英勇形象,通俗易懂,非常容易激發士氣,可以說是當時軍歌的代表。編劇用這首歌作為 59 軍行軍時的配樂,也正好體現了張自忠「戰退日寇千員將,殺退倭國百萬兵」的雄心壯志。

張自忠趕到臨沂后,守軍士氣大振。和電影不同的是,張自忠趕到臨沂首先來到了龐炳勛的司令部,當時龐炳勛迎出門來,兩位老友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突然一發日軍炮彈在不遠處落下,龐連忙把張自忠請入指揮部坐定。龐炳勛告訴張自忠說,就連他的警衛都已經投入一線,他手裡已經沒有一點預備隊了,幸虧張自忠來得及時。張自忠當即表示,絕對要幫這位當年就一直照顧他的老大哥打贏這一仗。

面對日軍的犀利攻勢,消極防禦只能徒增損耗,張自忠決定果斷從日軍側翼出擊,以攻代守。張自忠和龐炳勛以及第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詒商定,於 14 日拂曉發起進攻。隨即徐參謀長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名義簽發作戰令:

一、第五十九軍應以一部確占茶葉山高地,為左翼據點,向葛溝、白塔間分途側擊,以牽制該敵向南增援;以主力由船流至大、小姜庄間分途渡河,向南旋迴,與第四十軍呼應,包圍敵之主力於相公庄、東庄屯、停子頭以南地區而殲滅之;

二、第四十軍應以主力在沂河左岸與第五十九軍呼應反攻,包圍殲滅敵之主力;一部在沂河右岸聯繫,與第五十九軍之右翼渡河部隊,側擊尤家莊附近之敵;

三、以上各部隊,著於十四日拂曉發起進攻

【59軍剛剛到達臨沂時雙方態勢圖】

張自忠這一招可謂非常高明,主力部隊並不在臨沂正面布防,反而從日軍側后包抄,日軍離臨沂越近,被包圍的就越多。如果日軍還是繼續進攻臨沂則會被徹底包圍消滅;如果日軍發現張自忠打算抄後路而逃走,那麼保衛臨沂的目的也達到了。

14 日拂曉,張自忠指揮屬下的180 師和38 師,分左右兩路渡過沂河,向日軍側后撲去。左翼第 38 師經過船流、朱家棚,搶佔了茶葉山高地,全力進攻日軍控制的白塔村,經過激戰攻克了白塔村。右翼 180 師在渡河后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了亭子頭。第5 師團不愧為日軍的精銳,坂本順立刻明白張自忠在迂迴他的側后,從湯頭、西湖水崖各調回一個大隊,迅速回援。59 軍沒想到日軍反擊來得這麼快,38 師和 180 師剛剛奪取的陣地轉瞬丟失,雙方陷入了拉鋸戰中。這時龐炳勛發現正面日軍兵力減少,隨即組織 117旅向日軍左翼迂迴包抄。日軍兵力不足,節節後退。

15 日清晨,張自忠督戰,繼續進攻。180師突破日軍陣地,前進至東、西水湖崖一線。38 師經過整頓后,繼續攻擊。坂本順也指揮支隊主力全部出動,開始向 59 軍反擊。38 師正面戰鬥尤其劇烈,制高點茶葉山多次易手,日軍小股部隊甚至也渡過沂河,滲透入 59 軍陣地之中。16日,日軍從莒縣開來的援兵趕到,在配屬野炮的支援下開始向 38 師的陣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鋒,張自忠命令 180 師抽調一個旅側擊日軍。這一天,59 軍正面誰都沒有突破對方陣地。

隨著坂本支隊逐漸將主力轉至張自忠正面,在臨沂正面的日軍開始且戰且退,龐炳勛一路跟蹤追擊,至 16 日晨已經離 180 師陣地不遠了。經過三天的血戰,59 軍傷亡已經超過三千。由於日軍已經開始後撤,臨沂之圍也已經解除,徐祖詒建議張自忠撤出戰鬥休整,可張自忠殺得興起,怎肯罷休?他要求 59 軍「堅持最後五分鐘」,在 16 日夜發起新一輪攻勢。這次夜襲規模空前,59 軍全軍都投入到這次夜襲中。激戰至 17 日凌晨,坂本支隊漸漸支持不住,開始後撤。但是隨著天慢慢亮起來,日軍藉助飛機的掩護再次發起反撲,劉家湖失而復得四次,崖頭失而復得三次,茶葉山失而復得三次。這時 40 軍也已經在西水湖崖附近和 180 師完成會師,損失慘重的坂本順決定全支隊後撤至湯頭附近整補,開始了狼狽的後撤。

17 日 11 時,在武漢的蔣介石聽聞臨沂大捷,致電李宗仁、張自忠、龐炳勛:臨沂捷報頻傳,殊堪嘉慰。仍希督勵所部,確切協同,包圍敵人於戰場附近而殲滅之。如敵逃脫須跟蹤猛追,開作戰以來殲敵之新紀錄,藉振國軍之氣勢,有厚望焉。

19 日,張自忠再次要求 59 軍繼續進攻,會同 40 軍圍殲坂本支隊。至 20 日,坂本支隊在湯頭已經陷入 40 軍和 59 軍三面包圍之中。

如果這時第五戰區能在臨沂方面再投入一個軍的生力軍,坂本支隊就會遭到更大的損失,甚至可能會全軍覆滅。不過這時另一路日軍——第 10 師團瀨谷支隊也已經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日軍兵鋒之下,滕縣岌岌可危,李宗仁只能拆了東牆補西牆。他眼看臨沂局勢穩定,認為坂本支隊損失慘重不會再次來犯。20 日晚,李宗仁要求張自忠留下一個旅歸屬龐炳勛指揮,59軍主力向滕縣附近開進。至此第一次臨沂戰役以軍隊勝利結束,史稱臨沂大捷。

【第一次臨沂戰役經過要圖】

縱觀第一次臨沂戰役,雖然軍隊並未消滅日軍坂本支隊主力,但是張自忠巧妙地進攻側翼,使日軍損失不小,並化被動為主動,解決了臨沂的危機。更重要的是,張自忠暫時切斷了日軍兩支南下手臂的一支,為之後的台兒庄大捷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憑此戰,張自忠徹底洗刷了「漢奸」的污名。

不過 59 軍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3 月 14 日至 19 日,59 軍共計死傷 4482 人,其中軍官就死傷了 199 人。由於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將公開的《第一次臨沂戰役戰鬥詳報》中的日軍傷亡表格故意塗黑,目前無法得知日軍的具體損失數據。不過根據日軍坂本支隊倉皇撤到湯頭鎮來看,損失不會小。說到此次軍隊的戰果,當時還曾經鬧出一個笑話:59 軍在追擊時俘虜日軍「松井一三」一名,這個消息刊到報紙上時由於編輯把人名和數字搞混了,於是登載成了「59 軍在追擊時俘虜日軍松井等一百三十一名」。於是當時各家報紙爭相轉載,大肆吹捧了一番。雖然沒有俘虜那麼多日軍,但是這個報道還是一定程度上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徐州會戰後,張自忠率領他的西北軍部下繼續奮戰在抗日第一線:武漢會戰力戰潢川;隨棗會戰田家集大捷;冬季攻勢大戰襄河兩岸。第 59 軍也擴建成第 33 集團軍。在1940年 5 月的棗宜會戰中,由於國軍沒料到日軍北上奪襄樊后迅速南下,湯恩伯軍團和江防軍回援不及,只好令張自忠率領兩個師迎擊日軍的第 13、第 39 兩個師團。張自忠率領74 師東渡襄河阻擊日軍,16 日遭遇日軍重兵合圍,張自忠力戰不退,於 16 日下午壯烈殉國。

張自忠是抗日戰場上陣亡的第一位集團軍司令,但是他殉國時的具體情況卻一直不為大多數國人所知。現在隨著日軍戰報的公開,我們可以根據當時張自忠身邊人的回憶和日軍戰報,還原張自忠殉國的具體細節。

棗宜會戰,日軍的首要目標便是奪取宜昌,其次的目標便是要趁張自忠的 33 集團軍突出戰線,包圍殲滅 33 集團軍。張自忠奉命阻擊日軍 39 師團,率領 74 師輕裝渡過襄河阻擊,但是一個輕裝師哪裡是日軍一個裝備精良師團的對手, 74 師很快就被日軍沖得七零八落,張自忠的指揮所也危在旦夕。

5 月 16 日中午,日軍根據無線電偵聽基本鎖定了張自忠的指揮部,從三面包圍過來,唯獨在長山方向的日軍部隊還未趕到。當時張自忠的指揮所設在杏兒山。下午 1 時,日軍 231 聯隊配屬的山炮開始向杏兒山轟擊。由於東山口的 74 師 443 團也已經被日軍衝垮,張自忠率領警衛手槍營開始向長山方向轉移。張自忠的手槍營根本沒有重武器,只是一人一支 20 響駁殼槍、一把砍刀而已。近戰還可以發揮優勢,但是日軍在一百米開外架起機槍掃射,再配合以擲彈筒轟擊,手槍營是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的。下午 3 時 30分,突破東山口的日軍231 聯隊以第 9 中隊作為尖兵中隊,在 370.2 高地遭遇了手槍營一部,日軍使用擲彈筒很快就奪取了這個高地,隨即沿著長山繼續向西進攻;第 10 中隊向南從黃連求下向西方包抄,意欲截斷張自忠最後的退路。

【日軍戰史中步兵第 231 聯隊第 3 大隊對張自忠戰鬥司令部攻擊經過圖(註:該圖上方為南方)】

【日軍戰史中對張自忠指揮部的最後攻擊要圖】

可是當時張自忠根本就沒有打算撤退,他已經讓大多數幕僚先行突圍,身邊只剩下張敬參謀和33集團軍兵站科員馬孝堂等數人。這時天空下起了小雨,張自忠率領剩餘的手槍營衛士撤到長山南麓,準備同日軍做最後的死拼。這時日軍第 11 中隊沿著山腳而來,後面跟的是第 3 機關槍中隊和大隊炮小隊。戰鬥在雨中展開,日軍第 11 中隊三個小隊分成兩路,第 1 小隊上山包抄,第 2 小隊下山包抄,第 3 小隊從正面攻擊過去,發揚機槍的遠程火力,壓制著手槍營最後的官兵。

激戰中,手槍營的王金彪連長陣亡。根據馬孝堂回憶,張自忠右胸也中了一發機槍彈。馬少校趕忙上去包紮,鮮血濺了他一身。傷口還未包紮好,日軍第 1 小隊隊長松本少尉就發現了前方不遠的壕溝里有不少軍官模樣的人,狡猾的他立刻判斷這是條大魚,很可能就是他們師團長一直在找尋的張自忠的戰鬥司令部!

這時候中日雙方的記載就出現差異了。根據馬孝堂的回憶,日軍一窩蜂沖了上來,張自忠讓他們先走,準備抽出短劍自裁,被衛士阻止。隨即日軍已經衝到跟前,多處負傷的張敬舉槍擊斃數名日軍,但是被蜂擁而上的日軍亂刀捅死。一名日軍士兵端著刺刀向張自忠身邊的馬孝堂刺來,張自忠眼睛一瞪,怒吼一聲,猛然站起,抓住日軍的步槍,以自己的身軀掩護馬孝堂。突然一發子彈擊中張自忠的腹部,張自忠向後一個踉蹌,又一顆子彈從他右額射入,張自忠這才支持不住,轟然倒地。這時為 5 月 16 日下午 4 時。

日軍的記載更為詳細:松本少尉在發現這幾個軍官后,隨即組織小隊展開戰鬥隊形進攻。衝擊中,第 2 分隊分隊長日野上等兵被擊中受傷倒地。松本少尉指揮釜江和高橋上等兵對著戰壕投擲了手榴彈。隨即一氣沖入戰壕,這時是下午 5 時,戰壕內當時有 3 名倖存軍官,其他衛士都已經陣亡。最先沖入戰壕的是藤岡卓郎一等兵。他對著戰壕最深處的一名魁梧的大漢沖了過去。這名大漢就是張自忠。當時張自忠說了一句日語:「待て!」藤岡卓郎完全沒有料到這位將軍居然會說日語,又懾於將軍的英氣,竟然忘了自己手裡的槍,後退了好幾步。這時張自忠用漢語說:「我是司令官!」

聽不懂漢語的藤岡正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時,已經趕到張自忠背後的堂野軍曹對著張自忠的頭部開了一槍,將軍的身體應聲而倒。張自忠躺在地上,面部表情十分痛苦。藤岡這時下定決心,舉起刺刀,對著張自忠的左胸刺了下去。

隨即日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張自忠將軍身上帶的金筆、手錶、手提錢箱和手槍,還發現了張自忠身上穿的襯衣是四川產的絲綢制的,紐扣還是用翡翠做的。但是日軍還不確定是否擊斃了張自忠,在一名名叫李文宜的俘虜辨認下,確定藤岡刺死的就是張自忠。隨即日軍用擔架將遺體抬到了戰場以北20 公里、位於陳家集的 39 師團部,找到了師團參謀專田中佐來辨認。專田中佐當時就辨認出了張自忠的屍體,隨即他命軍醫用酒精擦乾遺體,並且用白布包裹好,買來一口棺材,淺葬於師團部後方的土坡上。

馬孝堂少校當時負傷,被日軍俘虜。根據馬少校回憶,日軍特地召開「擊斃張自忠慶功會」並勸降他參加偽軍,遭到嚴詞拒絕後把他拖到一個水塘旁邊亂刀砍死。可是馬少校生命力頑強,竟然大難不死,后被老鄉救起,直至遇到 38 師主力。馬少校在向 38師師長黃維綱彙報完張自忠將軍殉國的具體情形后,就因為傷勢過重而死。黃維綱師長得知老上級壯烈殉國,隨即派人一面上報李宗仁,一面前去搶回張自忠遺骸運回師部,不過這已經是 5 月 17 日的事情了。而日軍在5 月 16 日晚就在漢口廣播電台廣播了這一消息。當時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和蔣介石還不相信,直到第二天得到確切消息——抗日名將張自忠在力戰不退之後殉國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