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們請求上前線抗戰,蔣介石苦笑:如果你們上,中國就完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戰爭從來都是年輕人的事,至於老年人,做做宣傳、後勤就足夠了,總不能讓老胳膊老腿兒們去戰場上殺敵吧?

但在抗戰時期,還真就出現了一支完全由老年人組成的軍隊,年齡必須要滿60歲才能入伍,名曰「老子軍」。

「老子軍」的創始人有兩位,一位叫李根源(下圖),雲南今騰衝人,另一位叫張一麐(音同「林」),江蘇蘇州人。

能創出「老子軍」,自然也不是普通人,這兩位都是當時的大名人。雲南陸軍講武堂大家肯定都知道,朱德、葉劍英、朱培德、龍雲、盧漢等等,都是這所學校的校友,李根源就是雲南講武堂的創始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剛開始時,雲南講武堂只招收雲南本地的學生,而朱德是四川人,為了學習軍事,千里迢迢地從四川趕到了雲南,卻被告知不能報名。就在朱德極度失望的時候,正好李根源來了,問明情況后,說:「他趕來投考,說明他是個有革命志氣的青年,即使是四川人,也應給予錄取,以遂其願,堅其志。」直到晚年時,朱德還跟人提起過當年李根源的恩情。

辛亥革命時,李根源率學生軍投入了革命事業,最高做到了北洋政府的代總理。但軍閥混戰的現狀,讓李根源倍感失落,沒過幾年就退出了政界,去了蘇州隱居。但因他冠蓋天下的大名,即使隱居山中,也經常有國民黨的官員們來向他求教,因此被譽為「山中宰相」。

至於另一位張一麐(下圖),也同樣是革命元老,在民國初期曾做到了教育總長,但也因看不慣袁世凱的做派,憤然辭職,回到了蘇州隱居。兩位元老,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然而,抗戰的爆發,又將兩位「隱士」重新請了出來。

抗戰爆發后,李根源與張一麐毅然發起倡議,號召組織「老子軍」,聲稱:「青年前程遠大,為日方長,若過多犧牲,未免可惜。老年人年事已足,價值日減,視死如歸,是其天職。」

「老子軍」的主要任務包括:燃點雷管之發動機關、與敵人拚命而不得生還者;破壞敵人之重工業、軍械,須與之俱斃而不得生還者;凡一切不用膂力而決死者;制裁土豪劣紳漢奸之賣國害民者等等。

而且,挑選人員的標準以年齡為限:60歲以上者為正式軍人,55歲至59歲可以先參加預備軍,50歲至54歲則為續備軍。

「老子軍」的口號一出,立刻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連當時已98歲高齡的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下圖),也踴躍自薦,並被推舉為「老子軍」的軍統(總司令),要知道,馬相伯在教育界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連蔡元培、于右任都是他的弟子。同時,張一麐擔任副軍統,李根源擔任參謀長。

張一麐在給蔣介石的信中寫道:「我之科學既不如人,惟有以肉彈相搏,如牆而進,天而不亡乎。」

不過,蔣介石這個人還是很講仁義的,認為戰爭就是軍隊的事,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縱極艱危,不應責耆老以效死於前線」,而老年人的作用,在「督率後進,慎固守御,提挈民眾」,因此沒有同意「老子軍」的提議。

就是啊,如果輪到這幫老人上戰場殺敵,那就真的完了。

雖然「老子軍」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但它的巨大鼓舞作用,還是影響了無數人的抗戰決心。而且,李根源和張一麐兩位大名士、大義士仍然奔走於前線,為前線的將士們提供必要的服務。

在淞滬會戰中,兩位老人組織了好幾支救護隊,將前線受傷的將士們運回後方,進行治療,前後共救治過5萬多人。而且,李根源還把自己的墓地捐了出來,用來安葬在抗戰中犧牲的將士們,並親筆題名「英雄冢」。

1942年5月,遠征軍名將戴安瀾壯烈殉國后,靈柩被運回國內,在雲南境內,十萬百姓沿街祭奠,早已眾所周知。不過,鮮為人知的是,當時的雲南監察使,就是李根源,戴安瀾的公祭大會,就是他主持的,而且還號召戴安瀾靈柩經過的各縣縣長,都必須出城迎接。

張一麐的事迹更加感人,當日軍逼近蘇州時,郭沫若去拜訪過張一麐,勸他早點離開蘇州,但張一麐說:「有些貪生怕死的人,家鄉被人佔去了,都想逃亡,我最反對逃亡的!要是將來蘇州給敵人佔去了,我決與蘇州共存亡!」

蘇州淪陷后,張一麐留在蘇州,組織了游擊隊繼續跟日軍作對。後來見大勢已去,張一麐為了不跟日偽政府合作,剃髮為僧,遁入空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