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歐陽捷:房地產市場突然「起火」,能持續多久?

前兩天,在指數研究院百強房企發布會上,我問了同行的正榮集團營銷副總裁春和總兩個問題:

如果取消限購,熱點城市會怎樣?

他的回答很乾脆:無房可買。

如果取消限價,熱點城市又會怎樣?

他的回答也很直接:房價暴漲。

看來市場是有共識的,恰恰應驗了我去年12月的微信文章「'無地可建'、'無房可售'或將成為熱點城市新常態?」和上一周的「限價令真的能長期執行嗎?」文中的觀點。

這兩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2月房地產數據在熱點城市「限購、限貸、限價」的猛力調控之下,全國住房市場居然不降反升,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不僅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7%和22.7%,而且銷售面積和住房均價的增幅相比去年底都出現了回升。

同時,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出現了回升,顯示了開發商們似乎並不擔心房地產市場,甚至近幾年連續下跌的利用外資在1-2月也有了227%暴增,逃離住房市場的大開發商們顯然踏錯了節拍,後悔也來不及了。

有朋友說,看看今年開發商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個個表情輕鬆、談吐不凡,毫無焦慮之感,今年20強房企的銷售目標也幾乎都是只增不減,顯然不管是樂觀的還是謹慎的,大家對今年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信心是很足的。

房地產市場真的僅僅調控了3個月就翻轉了嗎?

事實上,我們看到,38個一二線城市成交量上升的城市有22個,下降的有14個,但整體成交量下降了8.3%,顯然,一二線城市的限購限貸和抑制供給產生了效果,供需兩靡。這也應驗了我們過去所說:這些供不應求的城市通過抑制需求,來達到供求關係低水平的均衡。

相比去年底,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上漲的有19個,平均上漲幅度7.6%,房價下降的有17個,平均下降幅度4.8%,在以統計數字為目標的多管齊下調控措施之下,依然可見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動力極為頑強。多個城市推出或者加碼調控政策,也顯示了房價依然上漲的殘酷現實。

而且,少數城市的房價甚至上漲更快,比如北京(顯然不只是副中心)要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城區,一個人們嚮往的地方」,卻削減了70%的商品房供地計劃(相比去年),今年1月房價比去年底上漲了5.2%,2月又比1月上漲了12.8%(如果沒有上漲,何必加壓調控呢?),顯然,越是供不應求、越是減少供應的政策邏輯和限價策略,從根本上導致了房價上漲的共識預期和市場共振。

這些房價上漲壓力更大的城市政府既不能放開住宅用地供應、又無法消弭房價上漲預期,還要承受抑制樓市泡沫的保穩定責任,雖是糾結、卻不能怠慢,「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繼續加碼調控政策不可避免,哪怕是先按住一時、不求按住「一世」。

不僅如此,三四線城市也齊嶄嶄的冒出了許多泡泡,惹得被調控城市一個接著一個。

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58個重點三四線城市中,42個三四線城市成交量同比去年1-2月平均增長+57.1%,16個城市成交量平均下降-29%,整體增長23.6%。

三四線城市成交量為什麼會突然猛增呢?我們有三個看法:

一是溢出都市圈的周邊中小城市量價齊升。

京滬深周邊就不說了,湖州、南通、鎮江、馬鞍山、蕪湖等市1-2月成交量都比去年同期有20-147%的上漲,房價相比去年底也有4.7-44.6%的上漲,儘管這些數據存在產品結構性和成交時點性的短期影響。

很顯然,這些城市是由剛需擠出、投資炒房推動的,其實,這股浪潮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涌動了,不用說一線城市,就連南京、杭州、合肥、廈門、福州、南昌等市周邊中小城市,都成了投資客的熱土,至今還有很多人在問:「還想再買一套房,哪裡可以買?」

隨著大城市的房價高漲、產業遷移,很多剛需只能搬離大城市郊區,向更遠的甚至跨省市的中小城市轉移,在投資客的帶動之下,剛需和當地改善性需求也被帶入市場,共同推動了房價的上漲,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短期內,這些城市還看不到投資客絕跡的跡象,只要這些城市沒有被更嚴厲的調控政策打壓,量價齊升還是會持續的。

這些城市恰恰也是中央政府最關注的地方,剛需也好、改善也罷,畢竟都是自住客,而投資就不同了,這不符合中央「房子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所以,不管這些中小城市有多麼的不情願放棄這來之不易的資本湧入,他們在中央政府部門的約談下,不得不採取哪怕是溫和的調控政策,所以我們看到調控潮接二連三地出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春節期間回鄉置業推動當地城市量漲價穩。

比如,淮安、肇慶、濟寧、泰州、連雲港等市,今年1-2月成交量同比上漲47-280%,高於去年全年的月平均水平,顯然,更像是短期回鄉置業為主。

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人,原本或許還想在大城市買一個小點的房子,以後慢慢改善,當房價快速拉升之後,他們發現,在大城市哪怕買一個蝸居的夢想都不可能實現了,於是用在大城市掙的錢回到老家去買一個房,相比這些大城市,老家的房子真可謂是物美價廉了,而且,還有著光宗耀祖的意味。

這些人手上的錢其實並不多,買房當然也不是用來投資的,因為限購而失去購房資格的投資客,顯然也不會青睞這些三四線城市。因此我們看到,這些城市的房價其實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過快上漲,房價相對去年底也是有漲有跌,在-13%至16.3%。

也許很快,3月份的數據會告訴我們,這些城市的成交量又會恢復平靜了。

三是回鄉創業工作帶來當地城市量升價穩。

比如,徐州、鹽城、蚌埠、煙台、贛州、韶關、蕪湖、秦皇島等市,成交量同比增長也在18-169%,房價有漲有跌,漲跌幅在-1%至17.1%之間。

去年我在深圳,與計程車司機聊到他們的未來,他們坦率地說,未來會回到老家去找一份工作或者開一個小飯店,雖然他們在深圳掙的錢可能更多一點,但僅僅是小孩上學的贊助費,就可以消耗掉他們幾年的積蓄,而回到家鄉的城市,生活成本更低,還可以落戶,小孩上學費用很低,老人也可以幫助照看。日子過得相對清閑,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其實,他們在大城市的購買力終究不足,非但購房無望,而且越來越難以留下,低端產業被疏解,合適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群租也被清理,房租水漲船高,外地司機被限制進入當地計程車運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與其終究留不下來,還不如早點回去,圖個家庭團圓、日子輕鬆。

其實沒有人真的想逃離大城市,但不得不離開的最根本原因或許只有一個:高房價的擠出效應。

當每一個大城市都想創造更高的GDP,都想吸引高端產業和人口,都想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益,都想打造一個「人們嚮往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騰籠換鳥」

農業在騰籠換鳥,用高產農業、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替換傳統的低效農業;工業在騰籠換鳥,用節能環保綠色高效的智能工業、高端製造來替換傳統的污染耗能工業;服務業也在騰籠換鳥,用物流基地、雲計算、金融中心、CBD、購物中心來替換傳統的批發市場、集貿中心、沿街商鋪等。

產業換了,人也換了,有限的房子要留給精英,儘管政府智囊和社會賢者也在提醒,如果離開了所謂「低端」的人口,我們的計程車可能沒人開了,我們的高壓線可能沒人架了,我們的下水道可能沒人清了,我們的保姆都變成了月嫂價了。

但是,在調控之下,未來房價的上漲預期被按住,想走的人又會留下來再看看,雖然政府工作報告說了「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但被調控大城市的土地供應難以改善,因此,大城市房價上漲壓力短期內難以緩和,當然,成交量也不會大增。

一二線城市量平價穩,或略有增長,那麼三四線城市呢?

根據指數研究院提供的2000多個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數據,可以看到,去年它們合計成交的住宅用地摺合規劃可建面積為41745萬平米,比2015年的46723萬平米減少了近5000萬平米,減少10.6%。

今年呢?1-2月的成交住宅用地摺合規劃可建面積僅為6712萬平米,比去年同期的7359萬平米也減少了8.8%,意味著今年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很難整體爆發性增長,更何況很多三四線城市還在去庫存的路上,這也顯示了開發商對多數三四線城市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

我們也看了一下今年1-2月銷售面積增長超過35%的城市,一共有27個,房價同比漲幅都不算大,在1-22%之間,有的相比去年底還有下降。

這27個城市2016年成交住宅用地摺合規劃可建面積合計5293萬平米,比2015年的8114萬平米明顯減少,大部分城市土地供應增加不多,有的城市去年和今年全年土地零成交,意味著這些城市的土地總體上都不短缺,未來住宅成交量暴漲、房價快速上升的概率不大。

但是有幾個城市還是值得關注的,比如徐州市今年前2個月住宅用地供應量超過去年全年,舟山市、九江市大約相當去年全年的一半,這樣的城市會不會有爆發的可能?也許。

我們的結論是:今年年初住房市場著「火」的局面很難延續,在去年土地購置面積下降的背景下,熱點一二線城市供應難有起色,非熱點二線城市供應也不會明顯增加,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依然不可能大範圍異軍突起。

最近的調控城市密集出台,其實主要是為了抑制市場預期,在泡沫初起之時就先行壓制,以免投資客的流竄帶來更多樓市泡沫,而萬一中美金融戰開打,一旦引發房價下跌超過20%,就會造成金融系統性風險,而調控就是告訴投資者,不要幻想房價上漲,投資者退潮,我們就可以再回到「房子是用來住的」定位上了。

按照周小川行長所說:「在調控政策之下,房貸增速估計還會放緩」,事實上也的確在繼續放緩,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從去年底的15.2%下降到今年的7%,錢的增速慢了,住宅市場各項指標增速下降也是趨勢,但負增長的概率已經不大,因此,我們仍然維持去年「量平價穩、略有增長」的結論。

開通房產圈:歐陽先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